第二节 学校发展规划在中国的地区化应用(1 / 1)

学校发展规划开始引入到区域性大规模实验,都是通过政府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实现的,其中包括在华的一些国际性非政府组织。比较典型的国际合作项目有:1998年英国文化委员会与上海市教委合作开展的“以学校发展计划为基础的发展性督导评价项目”,2000—2009年英国国际发展部在甘肃开展的“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和“中英甘肃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项目”,2006—2011年英国国际发展部为推广甘肃项目经验在我国西南四省开展的“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在2000—2011年间,同时借鉴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经验或独立推行学校发展规划的,还有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银行、欧盟有关机构、国际计划组织、美国利众基金会等组织,除此之外,在2000—2011年,还有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银行、欧盟有关机构、国际计划组织、美国利众基全会等国际组织进行合作,尝试开展与推进的学校发展规划项目。

从根本上讲,学校发展规划是一个通过学校管理方式变化去促进学校发展变革的工具体系,经过近十几年的实践,英式学校发展规划在项目创造的“特殊政策”下,已在我国本土形成了为实践者所熟知的内涵、特征、机制和运行模式。虽然推行这一嵌入式的变革策略不可避免地带有浓重的模仿色彩,或者只能称之为“项目式”学校发展规划,但它真实地发生在我们自己的学校环境之中,它取得的经验和出现的问题是“做中学”和“行动研究”的结果。它最有价值的部分是渗透在其中的学校管理理念,注重价值认同、自下而上、全员参与、过程生成、沟通反馈、实证证据、监控评估。这些管理理念渗透于管理目标制定、管理方式选择、管理过程推进以及管理结果的评价等管理全过程,对于学校的实际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学校发展自我评估能力得以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学校领导团队通过学习、体验,充分了解项目的工作方式,通过创造性实践,逐步掌握了进行科学有效评估的主要环节和步骤,也形成了一些独特的评估策略。在项目专家的指导和培训下,结合学校的需要,学校教师干部一起讨论学校现状、分析工作的各个环节。由此发现问题、认知发展现状,聚焦学校发展中的优势与不足,科学定位学校未来的发展目标。第二,学校发展规划能力提升。在制订学校发展愿景与规划的过程中,深入分析现状,发现不足、寻找发展着眼点,自下而上地征求学校各个相关群体的意愿,形成共同愿景。学校在三年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细化目标,制订年度行动计划,对学校发展目标的具体落实制订出可操作的措施。学校主动打开校门,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学校,利用社会资源。学校经过收集证据、进行SWOT分析、商讨成功标准、制订行动计划等,掌握了学校发展规划制订的具体步骤与方法,在实践中形成并提高了学校发展规划的能力。第三,学校整体领导力得以提升。学校领导力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在学校发展规划“人本思想”的影响下,校长以及领导班子采用民主、开放的管理方式,学校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倾听各方面的声音,让各层次人员参与到学校发展的决策当中,不断提高学校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教师们参与学校管理的热情也得到激发,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下面以北京和上海的学校发展规划项目为例,来说明该项目对于学校发展所产生的实际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