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一或者高一建班以后,有的班主任会遇到上课睡觉的学生。学生上课睡觉的行为不仅对睡觉学生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而且也影响整个班级的风气,对其他学生的上课状态会产生无形的消极影响。因此,当班主任发现学生的睡觉行为时,要及时干预。
学生睡觉的原因多种多样,比如,课业负担重、教学内容欠佳、学生没有兴趣、不喜欢哪门课的教师或者哪门课、教学无趣、家庭原因等,因此,面对学生睡觉,班主任切记不要急于用自己的“权威”去改变学生,而要先了解学生,尝试走进学生的心里,了解导致他睡觉的原因,找到解决学生睡觉问题的突破口,进而创造条件不断激励他,一点点引导学生自我改变。
[案例3-34]
刚接班,我就发现学生小刚浑身是“毛病”,不交作业,上课睡觉,成绩一塌糊涂……我多次找他谈话,可是收效甚微,他根本就不在乎。难道他真的没有上进心吗?
我找了一些学生了解小刚的优点。“他长跑好,小学拿过名次。”“小刚非常重义气,只要是朋友交代办的事情,一定想方设法办到。”这是学生们的普遍看法。听罢,我突然灵机一动,讲义气是这个年龄段男生的普遍特点,何不好好利用一下呢?
周一班会,我宣布成立学习小组,小组成员自由组合,在学习上要相互帮助,特别是作业,缺一本整个小组都不能上交。
一开始,小刚仍然不完成作业,导致他们小组的作业都没交上。连续两次后,他终于在“集体力量”的帮助下改掉了这个毛病。
一周后,我把小刚叫到办公室,问他有什么长处。他想了半天,摇摇头说:“光记得挨老师的批了,从没得过表扬,没什么长处。”我对他这几天交作业情况进行了表扬。他不好意思地说:“我自己怎样都行,连累大家的事说什么都不能干。”我马上对他进行诱导:“其实这就是集体观念,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集体,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集体利益。这就是你的优点和长处。”
他眼睛一亮:“这也算长处?那我长跑好算不算?”我兴奋地说:“当然算啦,学校马上要举办运动会了,我正为班里缺长跑运动员犯愁呢!就你了,马上报名。”
校运动会上,小刚夺得了3000米长跑冠军。当他骄傲地从领奖台上走下来时,我向他表示了祝贺,并对他说:“你现在是‘名人’了,以后的一言一行,可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随随便便了,因为你代表的是我们班级的形象,以后还可能代表我们学校的形象呢!”小刚认真地说:“放心吧,老师,我知道该怎么做。”果然,从那以后,小刚变得懂事了,上课也认真了。
但是,小刚的学习态度仍没有太大的转变。我又一次把他找来谈心,还没开口,他就对我说:“老师,我知道我让您着急了,我也想好好学,但坚持不了几天就坚持不住了。”我说:“其实今天我找你是有件事想请你帮忙,学生运动会后马上要举办老师运动会,我报了长跑,想拜你为师。”
“拜……拜我为师?”小刚瞪大了眼睛,满脸疑惑。
“这有什么,我知识比你丰富,能当你的老师;你跑步比我行,就能当我的老师。离运动会没多长时间了,你马上制订一份训练计划,明天就开始指导我训练。”
第二天,小刚早早来到操场等我。他交给我一份很“正式”的计划书,并很内行地告诉我,长跑没有秘诀,就是一个字——跑,因为距离比赛时间很短了,所以我们要进行“魔鬼”训练——每天跑10圈,训练马上开始。
开始的几圈我跑得还比较轻松,但4圈过后,我的双腿就像灌了铅,举步维艰,可我仍然咬牙坚持着。小刚跟着我边跑边给我讲着要领。跑到第6圈时,他看我实在跑不动了,就说:“别跑了,老师,其实从来没练过的人不能一下子就跑10圈,我故意把目标定得高一点,其实第一天能跑6圈就很不错了。”我喘着粗气说:“那……怎么……行,目标……定了,就不能……随便改变。”小刚没想到我这么认真,担心地说:“看你的样子,我担心你的身体,不要跑了吧?”我没有停顿,嘴里说着:“坚持……就是……胜利。”脚下的路那么漫长,又两圈过去了,我脚下忽然一个踉跄,趴在地上。小刚急忙把我扶起来,见我左腿膝盖一片血晕,他想把我扶到操场边,我一把甩下他,说:“还有两圈。”就又跑了起来。看着我一瘸一拐地往前跑,小刚眼里满是泪水。接下来的几天并不比第一天好受,但我在小刚的陪伴下咬牙坚持了下来。
运动会上,我获得了第二名。我拿着奖状对小刚说:“谢谢你,都是你这个老师的功劳。”小刚摇摇头说:“我没教给你什么,可是我在你身上却学到了很多非常宝贵的东西。”我开玩笑地说:“你这个老师比我这个老师强。”小刚听出了我的言外之意,有点不好意思,想要向我保证什么,但可能又觉得自己成绩太差了,没什么希望。我看出了他的心思,说:“你不必为自己确立非常远大的目标,你可以把听懂一节课、做会一道题当作一天的目标;把每次测试提高5分当作一周的目标;把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提高3个名次当作学期目标……两年下来,你就会取得非常大的进步。”听了我的话,他好像渐渐有了信心,随即坚定地对我说:“我知道以后该怎么做了,我不会让你的心血白费,也不会让你失望……”
小刚的转变引起了所有老师的注意,有的老师问我有什么窍门,我回答,没有学生不想上进,关键是将其激发出来,一切就都可以改变。
案例来源:刘庆成.没有学生不想上进[J].班主任,2010(10)
案例中的小刚身上包揽了所有“差生”的不良行为,不交作业,上课睡觉,成绩一塌糊涂……面对小刚的状况,班主任首先从了解小刚心理出发,当听到小刚对自身“没有一点长处”的评价时,班主任认识到了小刚对自己缺乏自信。因此,班主任解决小刚问题的切入点就是激发小刚的自信心。为此,班主任采取了迂回战术,发挥小刚长跑的优势,给小刚为班级争光的机会,给小刚当教练的机会,帮助小刚树立自信心,同时,班主任以自身不屈不挠、战胜困难的精神影响小刚,引导小刚一点点改变。
[案例3-35]
2008年,我接手了一个高一新班。开学不久,有个叫晓涛的学生很快就进入了我的视线:刚一开始上课,他就发呆,无论怎么提醒,他的注意力就是集中不起来。一段时间过后,他索性一上课便睡觉,老师的授课对他好像是催眠曲,经常有老师找我告状。我也多次找他谈话,了解到的情况是,晓涛家庭关系和睦,本人心理也挺健康,就是学习基础薄弱,“上课就像听天书”。刚开始谈过话之后,他会稍有改观,可是一段时间之后,他依然是我行我素,上课睡觉如家常便饭。结果,期中考试的成绩一塌糊涂。
为此,我伤透了脑筋,几乎使出了浑身解数,却拿他毫无办法。渐渐地,我也心灰意冷了,把他安排在教室最后一排的角落里,让他一个人坐一桌,免得影响老师和其他学生上课的情绪。
有一天,我到班里听课,正好坐在他旁边,和他当起了“同桌”。那是一节物理课,物理老师精彩的讲解,让我听得入神。晓涛呢,因我就在旁边,不敢睡觉,只好强打起精神,翻开书听老师讲课。我的余光时不时地瞄向他,只见他拿着笔,心不在焉地在书上乱画、乱写,偶尔也随着老师的讲解大声敷衍几下,貌似听得很认真……
下课后,我没有急于离开教室,而是主动和他聊起天来。
“晓涛,上课听懂了吗?”
看着我真诚的目光,他先是点点头,随即又摇摇头。
“我不是教物理的,但这一节课讲的内容我听懂了。这样,我先把物理老师本节课讲的重点内容给你复述一下,然后你再给老师讲一遍,好吗?”
他犹豫了一下,很不自信地点了点头。
于是,我简明扼要地向他复述了一遍本节课的内容。接着,晓涛鹦鹉学舌似的把我复述的内容又复述了一遍。虽然是结结巴巴的,但我仍然给予他很多的鼓励,并告诉他:只要用心听,一定能听懂的。
“晓涛,老师今天没有课,就坐在你旁边给你当‘同桌’。咱俩来一个约定,每节课后向对方讲解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怎么样?”他没有说话,想了想,对我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这一天,在我这个“同桌”的“监视”下,他没有再睡觉,听讲也比较认真,而且在课后给我的讲解中,基本上能把握住本节课的重点。我心中窃喜,看来今天我的工作有效果。
接下来的日子里,只要没有课,我就走进教室,和晓涛做“同桌”。慢慢地,我发现他上课不再睡觉了,偶尔坚持不住,他就会站起来听课,回答问题也大胆了。在课下给我的讲述中,他的条理性强了,并且渐渐地能用自己的语言讲了。再后来,只要哪节课我没有给他当“同桌”,一下课,他就到办公室找我,给我讲述上课的内容;我外出学习一周回来后,他又主动找到我,把本周各科老师所讲的内容讲给我听……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时,他各科成绩均有较大进步,还被评为了年级“进步之星”。
第二学期开始,我又让晓涛把每一周、每一月老师讲过的知识用一个本子整理一下,周末、月底拿给我来“学习”,他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和学生做“同桌”,可能是个笨办法。但我想,教育如何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呢?真正的教育应该像水一样吧,如水之灵动,如水之轻柔,如水之绵延,依山而绕,随物赋形。教育者应该让每个被定格在“后进生”行列中的学生,感受到自己水滴石穿般的真诚和执着。
案例来源:程书森.我和学生做“同桌”[J].班主任,2010(6)
上面案例中,班主任了解到学生睡觉的原因主要是学习基础薄弱,跟不上教师的步伐,对学习失去信心。面对这个学生,教师关键是要帮助他弥补知识上的不足。班主任借助“和同学做同桌”的契机,一起“陪”学生上课,一起与学生复述上课知识要点,进而“逼迫”着学生一点点进步,获得自信和学习的快感,从而改变睡觉的不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