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班级第一次集体参加活动、在外人面前亮相是班级形象的第一次展示,这个集体是否有精气神,是否有凝聚力,是否规则有序,不仅影响他人对班级的评价,而且影响学生个体对班级的整体评价,如果一个班级整体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气象,班级中的学生就会增强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的意识,进而维护班级形象。因此,班主任应该重视班级的第一次亮相。
目标:
1.让班级第一次亮相成为培养学生集体观念的机会。
2.在班级第一次亮相中,培养学生的自律、分工、合作等规则意识。
3.在班级第一次亮相中,让学生在认同班级的同时看到自身的价值。
(一)第一次军训
初一、高一学生都会经历军训,军训的过程本身就是新组建班级第一次亮相的过程,而在军训结束前的会操更是班集体的第一次对外亮相。通过军训,能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和素养,而且军事化的生活训练,也是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刻苦耐劳的坚强毅力和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协作精神的契机。在这个时期,班主任可以适当介入培养学生的班级意识。
[案例3-5]
接手高一新班,班里男生多,思想活跃。军训是他们进入高中后的第一次锻炼机会,我不想错失良机。
我跟学生说:“咱们做个游戏好吗?”一听说做游戏,大家迅速组成四队并选好队长,围坐成一圈。我宣读游戏规则:“第一,游戏过程中不许讲话,只有队长有坐着的权利;第二,游戏过程中若队员出现失误,队长就要被罚做俯卧撑,而且是以2的倍数增长,即第一次1个,第二次2个,第三次4个……依此类推;第三,出现3次失误者,取消游戏资格。由我做裁判,大家听明白了吗?”“明白了!”学生们大声回答。
于是,我开始带他们做“数青蛙”游戏:“一只青蛙跳下水,咚;两只青蛙跳下水,咚、咚;三只青蛙跳下水,咚、咚、咚……”每人一个字,按顺序说出,说错或说慢便算失误。学生们兴趣盎然。每当有人犯错,大家便哈哈大笑,队长们虽然受罚但仍然满面笑容,完全不在意。随着游戏的进行,出错的学生越来越多,有个队长的俯卧撑已经做到了32个。我看见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流下来,动作也不如一开始标准。虽然大家都围着看他做,但笑声小了。这组学生开始互相抱怨:“都是你,要不是你,他能做那么多吗?”被指责的学生无言以对,喃喃说道:“我不是故意的!”此时,我抓住机会进行点拨:“只因你的不小心、不注意,却让别人代你受过。同学们,认真点,虽然这只是个游戏。大家想想办法,怎样才能不出错?”
在接下来的游戏中,嬉笑声少了,学生们的脸上都带着一抹凝重,大家互相提醒,帮助记忆。“又出错了!”出错的队员赶紧说:“对不起!”旁边队员立刻说:“下次我帮你。”
当游戏进行到有个队长要做128个俯卧撑时,出错者站出来说:“老师,是我错的,我帮他做吧。”看到学生难过的表情,我狠下心说:“不行,你不是队长,你没有权利代替。”此时,全班学生都将矛头指向我:“老师,别让他做了,我们不玩了。”我轻轻摇了摇头,说:“错了就要受罚,玩游戏也要遵守规则,何时结束,由裁判说了算。”队长说:“老师,您放心,我们组的错我来承担。”这次,学生们都安静了,默默看着他一下、两下……直到趴在地上起不来。
看着学生们的表情,我先让大家坐好,然后问道:“知道这个游戏的名字吗?其实它叫‘有责任的传递’。”学生们睁大眼睛,露出好奇的神情。我接着说:“正像游戏名字一样,我们传递的是一份责任,只要你认真就不会给别人带来麻烦。”这时,那些犯过错的学生都低下了头。
“首先,在一个集体里,班干部就相当于我们的队长,虽然他可以坐着,好像挺舒服,可是当你们出错时,他却要受罚,错得越多,罚得越重。好多人幸灾乐祸,哈哈大笑,对吗?”学生们都笑了。“所以,大家不要只看到别人享福的一面,而要多考虑别人的难处。只有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我们才能够互相体谅,才能够实现共同进步。否则,集体堪忧。”
学生们的表情开始严肃。
“其次,那些被罚出场的同学也许是不小心,并非故意,但生活不会因为你的不小心犯错而原谅你,唯有责任心与认真对待才能让你干好每件事而不会被淘汰。”
学生们专注的眼神告诉我,他们已经领会了我的意思。
“再次,为什么大家不能代替队长做俯卧撑?因为你们不是队长,没有这个权利;你们也不能终止游戏,而是由裁判说了算。所以请大家记住,即使是游戏,我们也应该遵守规则,坚信只有做好分内之事才是对别人最大的帮助。我很高兴看到同学们能由埋怨、指责变为互相帮助。只要我们团结,我们的集体就会形成强大的向心力,每个人都会最大可能地实现梦想。”
学生们若有所思,他们已经开始自我“检讨”了。
“最后,这四个队长没有因为受罚而退缩,勇敢地完成了几百个俯卧撑,他们有担当,这正是老师要告诉大家的:相互关照、严谨守纪、有责任、有担当、坚守信念——这是我们军训也是今后三年取得成功的保证,大家能不能做到?”
“能!”学生们的喊声响彻云霄。
我知道,我的入学第一课的目标达到了。
案例来源:魏巍.有责任的传递—我的入学第一课[J].班主任,2014(5)
在上面案例中,班主任很好地抓住了学生第一次集体活动——军训的契机,对学生开展责任意识教育,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既能深入学生的内心,又能对学生今后在班级有规律的生活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军训是初一或者高一学生以班级名义最重要的亮相机会,班主任也有时间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接触,因此,班主任可以借助谈话、游戏、团体活动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积极的价值引领。
(二)第一次排队
在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会排队是班级有序的第一要素,也是小学生适应学校集体生活的开始。虽然一年级学生基本上都经历了幼儿园集体学习生活,但刚刚进入新的集体时,他们也会出现推挤、找不到位置等现象,因此,进入新的班集体,班主任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排队,让学生学会等待、学会遵守规则,提高学生的秩序感。
[案例3-6]
对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排队是个大问题。尽管我早已对学生提出过明确要求:记住自己前面的同学,找好位置,排队时保持安静,不说话,不推挤等。可真正排起队来,学生们早就把要求忘得一干二净,不知道应该站在哪里,大声喊着或推挤着排错的同学,或是踩到了别人的脚,被踩的学生哇哇大哭。
无意中看到一个小故事——《小雁排队》,我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于是,我给孩子们讲述了这个故事:“从前,有一群小雁,要一起到南方过冬,他们需要排好队飞行。队长说:‘大家排好队!’小雁们便开始排队,可是有几只小雁找不好自己的位置,不知道自己前面的小雁是谁,其他小雁排好队飞走了,这几只找不到位置的小雁就掉队了。”
故事讲到这里,我问孩子们:“这几只小雁为什么掉队了?”“因为他们没有排好队。”“那怎样才能排好队?”“要记住自己前面的小雁。”我及时肯定:“对呀,排队时一定要记住自己前面的人。”同时板书“记住前面的人”。
我接着讲故事:“小雁们飞呀飞呀,飞累了,到地面上休息。忽然听到猎狗的叫声,大家马上准备悄悄地排好队飞走。可是有两只小雁平时习惯了一边排队一边说话,他们俩说话的声音把猎狗引了过来。猎狗张开大嘴,一下子咬住其中的一只,叼走了。”故事又一次暂停,我问:“孩子们,这只小雁为什么会被凶恶的猎狗叼走呢?”“因为他说话了,把猎狗引来了。”我引导:“是呀,你想对这只小雁说些什么吗?”“排队时不能说话。”“大家都不说话就好了。”“你们说得真好!”我一边表扬一边板书“排队时不说话”。
故事继续着:“小雁们飞过了一座高山,飞过了一条小河,他们在小河边休息了一下,又要开始飞行了。大家开始排队,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两只小雁没有调整好距离,结果挤到了一起,碰伤了一只小雁的翅膀。受伤的小雁从空中掉了下来,摔到了地上。”我问:“孩子们,从这个教训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们的声音有些低沉:“排队时不能挤,会受伤的。”
故事终于结尾了:“小雁们吸取了同学们提出的几点建议,终于平安地飞到了温暖的南方。”孩子们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我趁热打铁,又一次回顾了从《小雁排队》中得到的经验,孩子们大声说:“排队时不说话,排队时不拥挤,要记住自己前面的同学。”
于是,我接着说道:“孩子们,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一只小雁,你会怎样排队呢?老师要看你们的实际行动了,看看谁是会排队的小雁。现在开始排队!”一声令下,孩子们立刻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楼道内,睁大眼睛寻找自己前面的同学,找好位置,调整距离,动作轻轻的、慢慢的,生怕碰伤周围的同学。这次的排队又快又齐又安静。我大声宣布:“大家都是会排队的小雁!”楼道内一片欢呼声。
案例来源:刘颖(北京市大兴区第八小学)
[案例3-7]
开学第一天,三个一年级平行班从操场到教学楼短短数十步路,三班过去了,还算整齐,两行队伍手拉手,远看一个整体,好样的。二班过去了,也还可以,虽然有些人掉队,停下来,跟上了,队伍就整齐前进了。一班来了,手拉着手,我拉着前面的学生往前走,回头看我的兵,东边四人,西边两人,三个人在聊天,又有五个落在后面。天!这哪是新入学的学生,这是一群小羊羔,可爱又无序呀。停下来,整理好队伍,慢点走,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跟上,终于耐着性子带他们走进班里。和所有的老师一样,我也开始对孩子进行训练,教他们站队,男一号,二号……记住自己的位置;教他们看齐,看前面一个的后脑;教他们走路,手拉手,看着前面的同学走;教他们儿歌,自我觉得够细致了。找不到队的,帮他找回来;看不直的,反复叮嘱;站的好的,进行表扬;有进步的,立即夸奖。好,没有问题了,一定能行。
谁知五天下来变化一点也不明显。怎么办呢?我的头都大了。仔细观察孩子,我发现他们动起来很专心,学起知识大多数很用心,他们讨厌停下来,讨厌反复没有变化。于是我反其道而行之。首先解决班里的两个特殊学生,他们总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总是乱站,每次排队老师都要把他们追回来,我就让他们站在队伍最前面,老师易于照顾,也好把控他们的动态。其次每天从教学楼出来到操场上操,我先讲怎样才是合格的小学生,应该怎样排队走路做操,要给班级增光添彩,树立集体荣誉感。然后排队,做到楼道排队不停留,按小组走出教室,站到自己的位置,前后左右对齐就走,一秒不留。接着走路不磨蹭,两人拉好小手,眼睛朝前看,老师不会在楼道里等。接着出了教学楼,下了楼梯要停下站好,自己前面要能站进一个同学,眼睛要看前一个同学,要是看到再前面一个同学肯定就有问题,肩膀要和前面同学对齐。到上操地点的速度要快,行进间不停留。所有的过程要诀:安静,快速,不停留。当然整个过程离不开表扬,不说谁好,不说谁不好,全体的事全体说。教室门口排队一总结“一是否安静二是否快速三是否整齐”。楼下集合二总结,操场集合三总结……一星期下来进步真快,受到所有人的好评,学生集体荣誉感倍增。
案例来源:杨玲(北京市朝阳区日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