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想意识教育及指导(1 / 1)

从一个学段进入另一个学段,学生在面对新环境时,既有对新学校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会出现一些迷茫。随着年龄的增长、学段的提高,基础教育对学生培养的目标也随之变化。在新的起点上,班主任需要及时做好思想教育,帮助学生认识高一级学校与之前学习生活的要求有哪些不同,帮助学生消除惶恐、懈怠等情绪,做好学段间的衔接。

切记:

1.通过活动或实例进行思想教育。

2.避免简单说教。

[案例2-20]

“说文解字”:上好入学第一课

1.从“初”到“高”——消除迷惘,认识自己

古希腊哲学家说:“人啊,认识你自己。”可见,人最大的困惑既是对他人及客观世界的认识,更是对自我的认识。

“初”——是一个会意字,指裁衣服的第一刀。学生们来到新的环境,展现在面前的,就像一块漂亮的布料,要用这块布料做一身合体的衣服,裁剪的第一刀非常重要。如果说大家很好地完成了初中学业,那对高中学习生活来说,只是裁好了第一刀;如果初中学习成绩不理想,就要更加珍惜这个新的起点,重新拿起剪刀,“裁”好新的“第一刀”。

“高”——是一个会意字,形如台观高耸,本义为高处。升入高中,标志着学生们成功地登上了“高处”。但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这个“高处”只是相对于以前而言,在未来的道路上,将有一个个新的“高峰”等待大家攀登。何况现在只是“高”“一”。“一”是汉字里面最简单的一个字,又是最难写好的一个字。同样,人生的“一”字也最难写。“一”是起点,是开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些格言警句是对“一”的重要性的最好阐释。

2.从“人”到“众”——学会合作,肯定自己

学校是一个大家庭,班级是一个大家庭,要想在这个大家庭里面得到温暖幸福,就要齐心协力,付出真情。

“人”——是一个象形字,甲骨文的形状是一个站立的人。因此,一个人,首先要学会站立,要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要打造个人的魅力和光彩。

“众”——是一个会意字,繁体字写作“眾”,本义是在日出的时候很多人一起去干活。三人为众,“众人拾柴火焰高”“众志成城”“寡不敌众”……说明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众人在一起,就是一个家,每个人都要爱家,使众人组成的“家”幸福、温暖。

班级是由几十个个体组成的,只有团结协作、互帮互爱才能形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家”才能蒸蒸日上,个体才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3.从“思”到“行”——学会学习,发展自己

进入高中,学习上了一个新台阶,与初中阶段相比,教师的教学方法、管理方式大不相同,如果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就会不知所措、丧失信心。很多初中的尖子生进入高中后成绩下滑都与此有关。因此,入学教育要教学生学会学习。

“思”——是一个会意字,指“心”上有块“田”。对不同职业的人来说,“田”各不相同。对学生来说,学习便是“心”上之“田”,用心越多,“田”耕耘得越好。哲人说,“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我思故我在”“学而不思则罔”,善于思考、用心思考,“心田”便会长出更多的“心”(新)气象,充满生机,创新也就水到渠成,否则便会荒芜,成为沙漠。

“行”——甲骨文的形状是向东西南北都能通行的十字路口,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行走、行为。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思而不学则殆”。高中学习与初中最大的不同就是要学会自主学习,老师不可能像初中、小学那样耳提面命、订正检查,最重要的是要自己努力学习、实践、感受生活,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成长。

案例来源:李玉红.“说文解字”:上好入学第一课[J].班主任,2012(11)

该案例中的班主任是位语文老师,她在新生的入学教育中,改变传统的说教方法,尝试用“说文解字”的方式,对六个汉字进行解说,力求给学生以文化上的涵养、思想上的启迪和心灵上的触动,促进学生初高中的良好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