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拜占庭和阿拉伯的教育(1 / 1)

在世界教育史上,拜占庭与阿拉伯的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拜占庭深刻的影响到东欧地区的文明发展,如俄国、捷克等国家,成为亚欧文明交流的重要枢纽。同样,阿拉伯文明的发展,更是广泛地影响到中东、北非甚至是东南亚地区的文明进程。

一、拜占庭教育的传统与流变

拜占庭文明是古罗马文明的延续。324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为了加强对罗马东部世界的开发,将首都从罗马城迁至巴尔干半岛最东端的名为拜占庭的城市,并将其更名为君士坦丁堡。在君士坦丁去世之后,罗马帝国逐渐走向了分裂,东部和西部逐渐出现了两个并立的政治中心,最终使罗马形成了二帝制,即西部和东部各有一个皇帝独立统治。以罗马城为中心的西部地区被称作西罗马,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部被称作东罗马。随着历史的发展,两部分罗马帝国在文化上逐渐走向分野,东罗马开始与近东亚洲的文明和希腊文明逐渐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发展道路。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东罗马帝国得以保存下来,直到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所灭亡。这一千年的历史,我们将其称为拜占庭文明。

拜占庭的文化与教育是开放与多元的,这是由它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拜占庭文明位于欧亚非三洲的交汇处,是古希腊文明的发源地,罗马文明的东部核心地区,又与穆斯林文明有密切的交往。希腊语、拉丁语都是拜占庭的通用语言,希腊哲学、罗马法学与基督教的宗教神学在拜占庭都有兴盛的发展。这种文化繁荣造就了拜占庭丰富的教育内涵,也成为近代东欧文明的文化根源。

二、拜占庭的学校教育

拜占庭的教育一直沿袭了古罗马时期的学校教育传统。其学校教育可以大致分为4类:初等学校、专科学校、高等学校与教会学校。

初等学校一般招收6~12岁的儿童入学,教授文法、算数、书写等入门知识,当时的初等学校深受希腊文化传统的影响,希腊语是当时授课的主要语言,《荷马史诗》是当时较为普遍的教育阅读文本。

专科学校是拜占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拜占庭在中世纪的文化繁荣培养了大批人才。其中法律学校、医学学校、文法学校和哲学学园是当时拜占庭最为主要的专科学校。罗马法基本原理与条文的编订与阐释主要集中在拜占庭时期,拜占庭的法律学校在当时十分繁荣,其培养出的法律人才成为罗马法在欧洲复兴的宝贵财富。

高等学校是拜占庭文化的主要发生器。高等学校一般由政府出资兴办,学制5年,其教学内容以极富希腊传统的“七艺”为基础,广泛地教授希腊文、拉丁文、古希腊罗马的各类哲学流派、基督教神学和罗马法的原则与精神。拜占庭的高等学校从5世纪以来一直安稳地在罗马的东部世界发展,没有经受西罗马帝国的毁灭与日耳曼国家文化重建的波折与动**,因此,这些高等学校的文化成果成为西欧文化复兴的重要文化来源。

教会学校是拜占庭神职人员培养和神学研究的主要承载者。在教育领域,拜占庭文明与中世纪西欧文明不同。拜占庭的教育多受到世俗皇权的影响,宗教力量依附于世俗政权之下,民众教育主要由世俗教育体系承担。

三、阿拉伯教育的伊斯兰化

在伊斯兰教尚未创立之时,阿拉伯半岛上生活的阿拉伯人还处在游牧的原始部落晚期,没有产生完整的国家形态。6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引领阿拉伯人逐渐走向文明。从此伊斯兰教成为维系阿拉伯半岛各部族的纽带。四大哈里发通过政教合一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凝聚了阿拉伯人的力量,通过不断扩张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因此,伊斯兰教成为阿拉伯文化教育的核心要素。

尊重知识、尊重学者、崇尚教育是伊斯兰教的优秀文化传统。在穆斯林中,有真才实学的人就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尊重知识和崇尚教育的传统可以直接追溯到《古兰经》和《圣训》之中。崇尚教育、尊重知识的传统促进了中世纪阿拉伯帝国文化的繁荣。

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大多都热心于促进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他们出资兴办教育,派官员到各地搜集各类典籍文献、邀请学者建立图书馆和研究机构,使得整个帝国都保持着学术研究和重视教育的风尚。阿拉伯帝国的文化成就是十分杰出的。他们将古希腊的哲学、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等知识翻译成阿拉伯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突破性的创新,创造了阿拉伯数字,并奠定了当代数学中代数方法的基础。此外,阿拉伯人还在天文学、医学领域创造出杰出的成就,这些成就大多在12世纪前后传入西欧,为文艺复兴、科学革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四、阿拉伯帝国的学校教育

阿拉伯帝国是以伊斯兰教为基础所建立的国家,因此,伊斯兰的信仰决定了阿拉伯教育的形式与内容。在整个中世纪,阿拉伯帝国的教育体系都与清真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可以说,遍布帝国基层的清真寺就是阿拉伯帝国最大的学校体系。在阿拉伯帝国大部分学校由清真寺设立,授课的地点就在清真寺内,教师带领学生可以随意地选择清真寺的门廊、后院等地传授知识。

在各地的清真寺中,一般会设立名为昆它布的初级学校,在较大的清真寺中则会设置中等或高级学府。在清真寺学校中,教授的内容逐渐发展成一个完善的体系。昆它布主要传授基本的读写能力与算数能力,使用的授课文本就是《古兰经》,在较高等级的清真寺学校中,教授的课程主要集中在教义的辨析、学习礼拜的相关知识与能力、哲学、历史学、文学、数学、天文学等内容。

在清真寺学校之外的世俗教育领域,也存在一些教育机构。宫廷学校和贵族的家族学校是由哈里发或贵族聘请教师到宫廷或贵族家庭中,单独为皇室成员和贵族成员提供教育服务的形式;图书馆和学馆则是培养学者的机构,可以为学者提供大量的文献资源,这些学者会经常性地进行一些讲座,也成为阿拉伯帝国较为高级的教育形式。

中世纪是西欧文明、拜占庭文明、阿拉伯文明等多元文明崛起、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时代。这一时期在多元文明形成的过程中,也是世界各地区的教育蓬勃发展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教育思想、教育体制的时代。

中世纪的西欧教育主要体现在教会教育体系上,天主教会是全社会教育的引领者和承担者;中世纪的世俗教育虽然产生了骑士教育、城市学校和大学,但是这些世俗教育仍然被天主教会牢固地控制在其影响下。中世纪的西欧教育虽然笼罩上了神学的色彩,但是正是在天主教会的努力下,西欧的文化才得以复兴,并促进哲学、政治学和法学的发展。

拜占庭和阿拉伯的教育也是极富特色的。拜占庭和阿拉伯教育的一大特点就在于兼容并包。由于其地理位置处于亚欧文明交流的中心地带,文明的发展总是伴随着长期的征服与战争,虽然这些因素使文明总是处于动**之中,却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国的四大发明、阿拉伯数字、古希腊的哲学都是通过两大文明教育文化交流得到推广和融合的。

【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具有明显的( )。

A.科学性 B.民主性 C.平等性 D.宗教性

2.西欧中世纪后期产生的城市学校是一种( )学校。

A.等级性 B.贵族性 C.世俗性 D.民族性

3.在西欧中世纪早期的学校教育中,( )是全部学科的“王冠”。

A.科学 B.神学 C.哲学 D.数学

二、简答题

1.简述骑士教育的基本内容。

2.简述中世纪世俗教育的发展状况。

三、论述题

1.论述“七艺”的内容及意义。

2.论述天主教会与中世纪教育的关系。

四、材料分析题

请结合材料分析中世纪的教育特点及其影响。

根据我们的查理皇帝的命令,主教要开办学校,教识字和圣经典籍的知识,在这些学校里教育那些耶稣基督公正地选出的那些人。

【拓展阅读书目】

1.[法]雅克·勒戈夫:《中世纪的知识分子》,张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英]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耿谈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3.[德]约阿希姆·布姆克:《宫廷文化:中世纪盛期的文学与社会》,何珊、刘华新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