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需求预测
确定教师培养的数量、结构和学历层次最直接的参照因素是未来总共需要多少教师、各学段教师需求量的变化及其学历需求。
在得出各个学段在校生规模的预测值后,若给定如表5.1-3所示的生师比:
表5.1-3 生师比
则可根据在校生规模预测出如表5.1-4和图5.1-5所示的教师规模:
表5.1-4 教师规模预测 单位:万人
图5.1-5 教师规模预测值
总体上说,各学段教师规模均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幼儿园阶段教师规模增长最多,小学教师规模逐年增加但速度逐渐放缓,普通初中阶段教师数量基本保持平稳,每年略有增加。中职与普通高中教师规模均逐年增加,但中职教师数量增长速度要快于普通高中。
在各学段中,幼儿园阶段教师规模增长最多,2010年幼儿园教师规模为121.8万人,2020年幼儿园教师规模达到266.7万人,相当于2010年幼儿园教师规模的2.19倍,比2010年增加140多万,且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小学与普通初中教师规模的变化趋势与在校生规模较为类似,小学教师规模逐年增加但速度逐渐放缓,普通初中阶段教师数量基本保持平稳,每年略有增加。2010年小学教师规模为570.6万人,2020年增加到628.6万人,十年内增加58万人。中职与普通高中教师规模均逐年增加,但中职教师数量增长速度要快于普通高中,两者差距逐渐缩小。总体上说,各学段教师规模均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因此教师总规模必然越来越大,如图5.6-6所示:
图5.1-6 教师总规模预测
最终每年需补充多少教师是由每年应有的教师规模、前一年教师规模、教师自然减员率以及调出率决定的,即需补充教师数量=(当年教师规模-前一年教师规模)+前一年教师规模×前一年教师自然减员率与调出率之和。经预测并调整后,给出如表5.1-5所示的自然减员率与调出率之和:
表5.1-5 自然减员率+调出率
则可预测每年需补充教师数量如表5.1-6和图5.1-7所示:
表5.1-6 补充教师数量预测 单位:万人
图5.1-7 补充教师数量预测
与幼儿园教师规模的增长相对应,幼儿园补充教师数量也将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2010年幼儿园需补充11.88万教师,而到了2020年,该数字达到27.93万,是前者的2.35倍;2009到2020年间幼儿园总共需补充教师214.72万人,仅次于小学。对于小学,就变化趋势而言,除2016年需补充教师数量明显低于其余年份外,变化相对较小。但从总量上说,十年间小学共需补充教师246.09万人,居各学段之首。普通初中在2010到2015年间,每年需补充教师数量维持在7.8万人到7.9万人之间,2016年和2017年补充教师数量突然增加,之后变化再次趋于平稳,每年补充11多万人。在各学段,普通高中需补充教师数量最少,其变化趋势与普通初中类似,在2011到2015年间每年需补充1万多人,2016年该数字跃迁至4.67万人,之后保持缓慢增长。普通高中在2009到2020年间平均每年仅需补充教师3.01万人,总计36.09万人,占各学段总共需补充教师人数的5.07%。中职未来几年需补充教师的数量略低于初中,但补充教师数量的增长速度不断加快,2010年中职需补充教师6.36万人,而2020年一年需补充教师数量为13.13万人。
图5.1-8是2009到2020年间各学段补充教师总量预测值:
图5.1-8 各学段需补充教师总量预测
2010年中小学和幼儿园共需补充教师总量为48.96万人,2020年需补充教师总量增加到79.61万人,十年间年需补充教师量增加30.65万人,增幅达62.6%。可见,未来对新教师的需求量将持续增加。
如果将不同学段进行比较,对新教师的需求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小学(246.09万人,占34.59%)、幼儿园(214.22万人,占30.11%)、普通初中(114.93万人,占16.15%)、中职(100.19万人,占14.08%)、普通高中(36.09万人,占5.07%)(如图5.1-9)。由此可见,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将面临巨大缺口,因此教师教育体系的调整必须考虑到不同学段教师需求的差异,适当压缩普通高中教师的培养规模,使不同学段、不同类型的教师培养规模与其需求相适应。
图5.1-9 不同学段教师需补充数量所占比例
(2)教师培养现状
下面四个表格(表5.1-7、表5.1-8、表5.1-9、表5.1-10)分别是2010年师范类本科、专科、中职学生的有关数量及其在不同培养院校中的分布状况,以及不同学历层次师范生培养情况的汇总。
表5.1-7 2010年师范类普通本科学生情况 单位:人
表5.1-8 2010年师范类普通专科学生情况 单位:人
续表
表5.1-9 2010年师范类中职学生情况 单位:万人
表5.1-10 2010年我国教师教育院校师范生培养情况 单位:万人
续表
①当前师范生的供求分析
2010年,我国中小学和幼儿园共需补充教师48.96万人,而当年的师范类毕业生仅本科和专科之和就已达到52.16万人,如果再加上考取教师资格证的非师范类毕业生,已经能够满足需求。但是由于存在大量中等教育层次的师范类毕业生,当年应届师范生的供给量已达到72.96万人,接近新教师需求量的1.4倍,供给远大于需求。
根据2010年的教师教育院校预计毕业生数,2011年的师范类毕业生总数为74.26万人,其中本科31.14万人、专科21.15万人、中专21.97万人,本专科之和为52.29万人。当年共需补充教师约48.83万人,同样是只需本科和专科师范毕业生即可满足。2011年师范类毕业生总量约是当年新教师需求量的1.52倍,这意味着2011年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师范毕业生无法进入教师岗位。
若假定专科和中专均为三年制,则可以根据上表中的数据计算在2011—2013年这三年内,各层次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总数约为232.08万人,其中本科93.87万人、专科56.67万人、中专81.54万人,本专科之和为150.54万人。2011—2013年,我国中小学和幼儿园共需补充教师151.29万人,仅本科和专科毕业生就基本能满足这一需求。这三年师范毕业生总量大约为需补充教师数量的1.53倍,与2010年、2011年相比,供大于求的状况更加严重。
②师范院校与综合大学在师范生培养中的参与情况
在本科层次,师大及师院的在校生数为72.8万人,占全部师范类本科在校生数的56.1%,可见在本科层次的教师培养中,师范院校仍为主体。在专科层次,师大、师院及师专在校生总数为24.08万人,占专科师范类在校生数的42.5%,不足一半。而到了中专层次,师范院校在校生数为22.34万人,仅占中专师范类在校生总数的27.4%,明显已不再占主体地位。以上数据表明,学历层次越低,师范院校在教师培养中的主体地位就越弱。从总量上看,2010年师范类在校生总数为267.96万人,其中师范院校在校生总数为119.22万人,占44.5%,这一比例要高于任何一种其他类型的院校,可以说目前教师培养仍是以师范院校为主体。
在综合大学参与方面(仅限综合大学,不含地方综合学院),在本科层次,综合大学共有师范类在校生137 716人,占2010年本科师范在校生总规模的10.6%;在专科层次,综合大学共有师范类在校生10 634人,占2010年专科师范在校生总规模的5.03%。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当前综合大学对教师培养的参与度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