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构建的因素分析(1 / 1)

1.人口因素:学龄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

学龄人口数量及其结构的变化是调整教师教育体系需考虑的最基础因素,这一因素从根本上决定着未来教师需求的变化,从而为各类型教师的培养数量提供参照。

1.1幼儿园阶段学龄人口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小学阶段人口在总量上要远大于其他学龄段,初中、高中阶段学龄人口基本保持平稳,没有较大变化。

表5.1-1和图5.1-1是各学龄段人口的预测值,这一预测数据来自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是“在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基础上,经与有关统计和人口专家讨论,对0~9岁人口做出修正,新出生人口按总和生育率1.8计算而做出的预测”。

表5.1-1 学龄段人口预测 单位:万人

(数据来源:教育部发展规划司)

图5.1-1 学龄段人口预测

从上图可以看出,幼儿园阶段学龄人口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016年之前逐年增加,2010年有幼儿园学龄人口5 247万人,在2016年达到峰值5 685万人,之后逐渐减少,2020年降至5 259万人,与2010年基本持平。小学阶段人口在总量上要远大于其他学龄段。就其变化来看,2014年之前变化不大。2010年小学学龄段人口约为10 499万人,2014年与之相等,从2015开始每年大量增加,2020年小学阶段学龄人口达到11 196万人,比2010年大约多出700万人。初中阶段学龄人口基本保持平稳,没有较大变化。高中阶段(含普通高中和中职)学龄人口2010年为5 658万人,之后以每年100多万的速度减少到2014年的5 155万人,2016年到2019年间数量稳定在5 200~5 300万人之间(如图5.1-2)。

图5.1-2 中小学和幼儿园学龄段总人口数量预测

若从中小学和幼儿园学龄段人口总量上看,在经过几年的快速下降之后,未来几年学龄人口又将快速增加,直至2018年达到峰值27 049万人,略高于2009年26 973万人的水平,之后又开始下降,到2020年学龄段总人口为26 926万人,仍处于较高水平。

根据学龄段人口的预测值,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在设定毛入学率之后得出如表5.1-2和图5.1-2所示的各学龄段在校生规模预测值。

表5.1-2 在校生规模预测(已根据规划纲要调整) 单位:万人

图5.1-3 在校生规模预测

在各学龄段中,普通小学和幼儿园的在校生规模增长最多。2010年普通小学在校生规模为10 182万人,2020年增加到11 000万人,十年共增加近900万人;普通初中的在校生规模及其变化趋势与该学龄阶段人口数大致相同,稳定的规模是其主要特征。幼儿园在园人数增长最快,2010年有幼儿园在校生2 782万人,2020年在园人数上升到4 000万,比2010年增加1 200多万,但总量仍然远低于该学龄段人口数。在高中阶段,普通高中与中职在校生规模逐渐趋于相等,历年在校生规模变化不大(如图5.1-4)。

图5.1-4 在校生总规模

就在校生总规模而言,将一直呈增长态势,2010年中小学和幼儿园在校生总规模为22 989万人,202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25 200万人,比2010年多出2 200多万。

1.2小学和幼儿园这两个学龄段的人口和在校生规模增加最多,而中学阶段变化不大,未来增加的教师需求将更多的是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

学龄人口和毛入学率的增加使在校生规模保持持续上升的状态,这是一种促使教师需求增加的力量,可以预见在今后若干年内对教师的需求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从结构上说,小学和幼儿园这两个学龄段的人口和在校生规模增加最多,而中学阶段变化不大,这预示着未来增加的教师需求将更多的是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