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我国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的现实基础和对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六大特征的理解,我们认为,我国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是教师教育专业学院、教师教育制度保障、教师教育质量保障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体。这种关系的基本特征是高质量性、公平性、开放性、灵活性、专业性、一体化。图1.4-1反映了我国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从图1.4-1可以看出,教师教育学院[1]将成为大学中专门从事教师教育的机构,在教师教育学院下面设置幼儿教育专业、小学教育专业、中学教育专业、特殊教育专业和职业教育专业,在专业下面设置不同的教师教育方向。师范生的课程将由通识教育课程(由通识学院开设)、学科教育课程(由相应的学科学院设置)和专业教育课程(由教师教育学院设置)三部分组成。以上均属于职前教师教育阶段,它与职后教师教育阶段共同构成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职前教师教育与职后教师教育均由教师教育学院负责组织与管理,教师教育学院与教师教育制度保障(包括教师资格制度、教师教育专业制度、教师教育管理制度等)和教师教育质量保障(包括教师教育考试中心、教师教育评估中心等)在高质量性与公平性的教师教育理念下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现代教师教育体系。
我国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的基本特征是高质量性、公平性、开放性、灵活性、专业性和一体化。其中,高质量性和公平性是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的核心价值。教师教育机构、教师教育制度保障、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都围绕着这两个核心价值。其中高质量性体现为学历层次、院校机构层次等的高质量,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的公平性则体现为学段和区域的公平性,所谓学段的公平性是指不管是幼儿园、小学、初中还是高中教师都需要满足学历层次和培养水平的高质量。为切实体现公平性,制度设计时应考虑不同学段和区域对教师教育的需求。
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的专业性体现为教师教育由专业学院来负责,承担教师培养的专业为教师教育专业,培养的教师为专业教师。一体化体现为职前、职后的教师教育是相互融合的,且都在大学的专业学院实施。
图1.4-1 基于教师教育专业学院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结构
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的开放性体现为教师教育机构与制度的开放性,综合院校与师范院校只要达到教师教育的资质要求均可参与教师教育的培养。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的灵活性体现为学制的灵活性、保障教师教育体系的制度灵活性、目标的灵活性等。在教师教育学制方面,可根据实际培养需求和教师教育机构资质开设4+0、4+1、4+2、4+3等教师教育培养学制,在制度灵活性方面,可根据地方特色和教师教育机构办学特点来设计教师教育保障制度,在目标的灵活性方面,可通过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城乡之间、东中西具体设置灵活的教师教育制度来实现。
[1] 根据教师教育院校的不同层次可以构建不同层级的专业学院,如教育学部、教育学院、教育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