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十躬谢天下(1 / 1)

2007年4月18日。

环渤海建材中心批发市场在天津迎宾馆举办十周年庆典。

李庆云打了一套组合拳,他没有将硕果累累的这一天当作企业的堂会,而是利用这个平台继续发布行业宣言。

早在1998年10月的全国建材展销会期间,李庆云就请来各省市的大市场总裁,召开了有国家内贸局和中国建材市场协会参加的“大市场总裁座谈会”,会议宗旨是“互相学习,增进友谊”,他的目的是让全国各地的同业总裁们亲眼见识一下自己的市场,以他山之石给“环渤海”把脉,以期通过他们的评价带来新闻效应,确立环渤海市场在全国同业中的领先位置。

会上,总裁们分别做着自我介绍,感谢天津环渤海市场举办了这样一个彼此交流的活动。这次会议的最大成果便是成立了“大市场总裁联席会”,公推李庆云出任联席会主席。此后,上海、杭州、沈阳、合肥、重庆、南通、南昌等地大市场总裁围绕各自遇到的问题,与政府展开对话;从那以后,每年的天津全国建材会开成了大市场总裁的年会,总裁们全部准时从全国各地汇聚天津。

2006年,《中国建材报》记者虞建华到津拜访李庆云,商讨在大市场总裁联席会基础上建立大市场联盟事宜。

李庆云开门见山地问:“成立联盟的目的是什么?”

虞建华说:“就是想建立一个信息网络平台。”

李庆云一针见血地指出:“国外家居超市进入中国,其全球化、网络化的优势十分明显,国内的红星美凯龙和居然等连锁市场的不断扩大逼迫我们这些全国大市场必须做成供应链的采购联盟。”

李庆云的观点和建议在南昌会议上引起强烈共鸣,正是有了这个背景,他才想在“环渤海”十周年庆典的日子里把大市场总裁全部邀来成立大市场联盟并现场签署联盟公约。这天下午,李庆云又设计出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他邀请商务部全国市场整规办主任向欣到天津,借全国市场总裁汇聚天津的机会,再举办一场“诚信体系建设”研讨会。

有了这样的精心策划,2007年4月18日注定是忙碌的一天。上午9时,全国大市场联盟成立大会在“环渤海”会议厅举行,当场通过了联盟章程;下午2时,全国整规办组织“诚信体系建设研讨会”;晚上6时,全体嘉宾一同出席环渤海建材中心市场成立十周年答谢晚会。

彩灯、花海、人潮。

容纳千人的会场座无虚席,“环渤海”十载成长的支持者、见证者、参与者、受益者悉数到场,李庆云自始至终湿润着眼睛,看见每一位熟识的人,都能引起他的一串回想。

是呀,仅靠一场答谢晚宴怎么可能将十年的感激表达出来?

是呀,仅靠一场答谢晚宴怎么可能将十年的登攀概括进去?

是呀,仅靠一场答谢晚宴怎么可能将十年的探索描画清楚?

是呀,仅靠一场答谢晚宴怎么可能将十年的思索完全阐述?

但是,十年,对于人生,对于企业,毕竟是一个重要的节点,毕竟是一次重新的出发,总要对昨天有一次盘点,总要对明天做一点说明。前一天夜里,李庆云辗转难眠,脑海里一遍遍回放着十年间留下的脚印、跌倒的跟头以及发力的迅跑,暗自打下一篇翔实的腹稿,他想借这个难得的欢聚一堂的机会,向全体职工和社会各界汇报“环渤海”和其他企业相比之所以成长速度不俗,是因为拥有三个“与众不同”和四大运营模式——

可是当李庆云走上舞台致答谢辞时,他将那篇在心底反复润色过的讲话又重新埋进了心底,他什么也不想说了,只想向各界鞠躬致谢。

李庆云站在台中央,环视着各位领导、朋友和同仁,只深情而诚恳地说了一句发自肺腑的话:“吃水不忘挖井人!”

他感谢副市长王德惠十年中对“环渤海”的培育和支持,并向他深鞠一躬;

他感谢天津市慈善协会会长陆焕生对“环渤海”慈善事业的启蒙和引导,并向他深鞠一躬;

他感谢商务部全国整规办司长向欣及商务部其他领导对“环渤海”的扶持和指导,并向她深鞠一躬;

他感谢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孟国强的帮助与支持,并向他深鞠一躬;

他感谢中国建材市场协会的帮助与支持,并向朱先熊会长深鞠一躬;

他感谢全国大市场总裁们的常年合作与支持,并向在座的各大市场总裁深鞠一躬;

他感谢天津市商务委、建委领导的帮助与支持,并向赵建忠和滕绍华深鞠一躬;

他感谢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天津电视台及各新闻单位多年的关注和支持,并向在座的新闻界朋友深鞠一躬;

他感谢河西区政府各级领导的帮助与支持,并向在座的河西区四套班子领导深鞠一躬;

他感谢市区工商、税务等职能部门的支持和培育,并向他们深鞠一躬;

他感谢广大客商的齐心协力,并向在座的客商代表深鞠一躬;

他感谢全体员工的鼎力支持,并向在座的全体员工深鞠一躬。

……

就这样,李庆云每说完一位嘉宾对“环渤海”成长的培育和贡献时,就一而再,再而三地深深鞠躬致谢。那番真诚令人动容,他的每一声道谢和每一次鞠躬都引起一阵热烈的掌声,台上台下真情互动着,强烈共鸣着,一同开心笑着,一起淌着热泪……

出席晚宴的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毫不吝惜他们的赞美之词,对“环渤海”的十年辉煌业绩予以了高度评价,精辟点评着“环渤海”十年的发展历程以及非凡的历史贡献。

直到今天,那些铿锵话语,那些恳挚评说,那些殷切瞩望,依然如闻在耳,亲切暖人——

国家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发来贺信说:“环渤海建材市场作为国有企业,在改革方面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十年来,坚持以最大化满足需求为宗旨,以改革谋发展,以诚心铸品牌,锐意创新,争创一流,不仅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而且安排了大量就业,实现了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走出了国有流通企业改革的成功之路,在同行业中产生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中国建材市场协会名誉会长蒋明麟说:“环渤海建材市场创造的四大运营模式,对全国建材市场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是依托建材展会创办大型建材市场,迅速完成了营销网络布局,形成展会托市场,市场托展会的运营模式。二是以打造城市中心市场为目标,形成了多品种、多功能,精品展示、超市自选、配送服务和批发零售的多种流通形式和交易方式。三是在国内第一个把集成住宅引入建材市场,形成建材大流通与住宅产业化对接的‘产业链模式’,为大型建材市场向大型建材物流转型,为家居建材卖场向家居装潢配套供应转型的创新尝试。四是积极推动了全国大型单体建材市场的联盟发展,使全国连锁发展的大联盟与建材超市、招商式连锁市场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天津市商委主任李泉山(现任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说:“环渤海建材中心批发市场自1997年成立以来,十年磨一剑,从盘活3个倒闭的国有企业入手,以探索流通体制改革为途径,推动了市场的建设。市场以最大化满足需求为宗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实现了快速发展,在天津市乃至全国同行业市场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示范效应。”

天津市河西区委书记沈家聪(现任天津市政府副秘书长)说:“环渤海建材中心批发市场坐落在河西区,经过十年的拼搏进取,在一个老国企的沙石料场上建起了国家级重点批发市场,其经营规模、年交易额、职工收入、国有资产增值量剧增,为将河西区解放南路打造成为环渤海区域性的商贸物流宝地做出了巨大贡献。整体环境的提升使其成为依托天津、服务三北的多元化经营的现代物流中心,形成了河西区浓厚的商业氛围,显现出商业聚集区的优势。”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秘书长孟国强(现任中国建材流通协会会长)说:环渤海建材市场是国家重点批发市场,是我国建材流通业的一面旗帜。十年来,环渤海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自主创新,以人为本,以满足人民生活需求,满足日常需求进行企业定位,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建材商品市场发展道路,为国内各类批发和零售市场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他们的经验说明,商品流通经营业态和本国、本地区、本行业发展相结合,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增强企业素质为中心,就能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的不断进步,创造出现代商品流通新格局。环渤海市场创立了市场商流与物流的展现方式,受到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欢迎,在政府流通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和你们的努力下,通过市场扩张有效地推动了传统流通业态的改造,增强了自身实力,带动地方和区域的流通发展,通过现代诚信体系的建立,率先通过批发市场经营方式的创新,通过实现市场高速发展与老企业改造紧密结合,有效盘活国有企业,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其他历史包袱,开创了国企改革的新模式。你们的每一步创新都是对市场发展探索的贡献。去年成立环渤海金岸集团,实现了资产实力的又一次重要提升,通过十年时间,已经成长为环渤海之滨一颗璀璨悦目的明星。

十年庆典落幕之后,李庆云在接受《天津日报》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回顾了1993年中央电视台记者敬一丹采访他的一段往事:面对敬一丹的提问我脱口而出了“将来还要发展成一个环渤海地区的大市场”这句话,有谁会想到,当年的灵机一动居然在十几年后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十五年磨一剑!

昔日“环渤海”,从50万元拆借款和三五间活动板房开始,在荒芜中起步,在磨折中前行,在探索中突破,在创新中成功,在回报中升华;今日“环渤海”,已经形成体量壮观、业绩骄人的市场集群——环渤海国际建材经贸大厦、环渤海建材中心批发市场、环渤海家居购物广场、环渤海汽车城、环渤海住宅产业配送中心、环渤海创美物业公司、环渤海国际石材交易中心等一座综合性商厦、四大专业市场、七大经济实体列阵待发,“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这艘天津家居建材界的航母,而今经营面积达40万平方米,比创业初期增长了605倍,引进商户2000余家,吸纳就业人员近3万人,市场年交易额超过80亿元,连续四年被列为中国服务行业500强,资产存量近10亿元,资产总量增加80倍,职工收入平均增长了8倍。今天的李庆云正远眺未来,准备继续新的长征,期待“更高、更快、更强”的突破。“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心志高远的“环渤海”人,早已定下“十二五”规划,占据环渤海地区家居建材界制高点是他们的永恒目标。

李庆云的办公室里,正对写字台的一面墙上,挂着一幅镶进镜框的书法条幅:“为官一任,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建一方文明。”换过几处办公室的他,唯有这个条幅一直挂在他的视野中央,时刻提醒着他,督促着他,期待着他。

俱寂之夜,日理万机的李庆云总要重新捧起那卷《资治通鉴》。风雨之后,再回头看那挂在天边的彩虹,别有一番情趣和理解。他最欣赏其中的四句话:“德才兼备是圣人,德才兼亡是愚人,德胜才是君子,才胜德是小人。”

一路探索而来,一路踏歌而来,李庆云留下的,是让历史告诉未来的思索,是义利抉择的启迪,是人生意义的寻求。这一路探索,是破冰之旅;这一路踏歌,用真情去和。

实干“环渤海”;创新“环渤海”;慈善“环渤海”。

这是李庆云一路探索的剪影,

这是李庆云一路踏歌的定格。

山高我为峰。注定为探索而生的李庆云在找到正确路径之后,前行的动力就是一颗感恩之心,善待职工,倾情公益,反哺社会,这是一个成功企业家的基本素质,也是一个成功企业家的至高境界。

仁者之师,欲无敌天下,先超越自我。

滚滚海河东逝水,

浪花拍打精英。

创业路上多竞争,

蓝图仍在手,

探索不忍停。

不肯歇脚的李庆云,再度启程,又向着下一个成功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