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极影响
社会各界对于城中村存在的问题已达成共识,并把它看作是城市肌体上的“肿瘤”。这些突出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社会治安问题、环境卫生问题、安全隐患问题、计生和人口管理问题、市政配套和城市形象问题等,在此不再展开论述。除此之外,还有城中村催生租金食利阶层的隐患等。
1.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由于多年来对城中村的综合管理不当,在利益的驱使下,当地居民随意增建、搭盖出租房屋的现象很普遍。同时,由于环境卫生、生活服务等公共配套设施未完善,城中村的脏、乱、差现象严重。此外,城中村的存在严重妨碍了城市交通网络的优化,一些城市主干道由于城中村的阻挡而不能在近期实施,不得不绕道改线,使交通干道服务区域不能优化配置,对城市的规划建设产生不利影响,也不利于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2.对城市管理体制的影响
城中村长期保留农村建制,实行农村管理体制,形成了相对封闭的小社会,城中村所在的街道难以按照城市管理体制实施管理。这种城乡二元管理体制,表面上两种管理体制都在实施管理,实际上是哪种体制也没发挥好作用,造成城中村的规划、建设、管理长期处于混乱状态,不利于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工作,体制上不能制定合理的政策进行规范和约束,造成了房屋建设布局混乱现象,不仅严重破坏了城市景观,影响市容市貌,而且还成为城市最大的卫生死角。城中村杂乱的建筑和生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城市形象,降低了城市品位,削弱了城市竞争力,成为城市现代化的一大障碍。
3.对城市用地的影响
城中村的住宅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以单家独户建设为主,房屋建筑相对于城市来说占地面积大,建筑密度高,容积率低,造成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低下。
4.对城市文化的影响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城中村村民的文化素质通常较低,村民求职处于不利地位,但由于他们拥有城市的稀缺资源——土地,通过房屋出租、集体分红等获利比较容易,无须四处奔波便能过上不错的生活。他们几乎不用工作,也习惯了不劳而获、游手好闲,精神文化相对匮乏,与现代都市的快节奏生活格格不入,由此造成吸毒、斗殴、聚赌等现象屡见不鲜。城中村几乎成为现代城市理念的伤疤、城市文化的败笔,严重阻碍了城市文化的健康发展。
浙江义乌市国土资源局徐熙庆总结了四方面的影响,一是城中村严重制约城市化的发展;二是城中村制约着城市的发展空间;三是城中村影响城市规划的实施;四是城中村阻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从以上城中村存在的问题看,城中村还极大地增加了城市管理的难度。城中村催生了两租经济,依靠两租经济收入的人们就成了租金食利阶层。虽然已有很多经济学家指出两租经济存在的风险,但这只是经济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租金食利阶层的出现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这些依靠目前还相当丰厚的租金收入的收租族,许多人不思进取,又未接受过任何职业培训,一旦受到经济危机或城中村的改造压力就会使他们失去赖以生存的租金保障。
综上所述,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化发展的迫切需要,城中村完全融入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城市对周边地区有较强的聚集力和辐射力,城市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城中村已经严重影响了城市化进程,改造城中村是建设现代化城市,提高城中村村民素质,提升城市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改造城中村势在必行。
(二)积极作用
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城中村作为城市化快速发展中存在的现象,在世界各大城市都普遍存在。留美华人学者文贯中先生在文章《“城市化”无法避免“贫民窟”》中指出:正是因为存在贫民窟,才使得城市特别有活力。贫民窟的存在,使得城市扩大的成本特别低,包容性特别强。居住成本低廉的贫民窟,使新移民比较容易找到安身立命之地,生活在贫民窟的大部分新移民一二代后便融入了城市主流社会。这不但发生在美国的纽约和芝加哥,也发生在中国的香港、北京、上海、广州。
1.城中村的存在为失地农民提供了社会保障的补充
失地农民在征地中获得的补偿与城市发展的成果相比,显得微不足道。当然,改革开放的成果还是让深圳本地人近水楼台先得月,各村集体建起了厂房,办起了“三来一补”企业,一些村民被派到厂里任行政厂长等职,一方面解决了村民的就业,另一方面也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了收入,每年村民可从中分得可观的红利。同时,大量的外来人口,也给住房市场带来了巨大的需求,村民们也就纷纷建起了私人住宅出售、出租。在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难以成为失地农民生活保障主要依赖的情况下,这种未依靠政府而由村民自治组织自己解决社会保障和福利的社区保障机制,却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2.城中村低廉的居住成本为低收入群体提供了栖身之所
我们总是会犯理想主义的错误,把理想的城市想象成完美的,没有脏乱差,没有城中村、贫民窟,没有低素质的人群。道路上都是奔驰、宝马,没有小排量汽车、大货车、摩托车、自行车,连行人道也越来越少,有些根本就没有。然而,现实是不可能的。试想,一个城市如果没有环卫工人,哪来城市的美丽?只要存在社会分工,就会存在差异,更何况现在我国的城乡差距、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人人都住高品质住宅是不可能的。目前政府也远远无法建设足够的经适房、廉租房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那么,城中村为这些城市建设者们提供了最起码的住所。
3.城中村为社会的维系提供了微循环的生存空间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看似无用的东西又有其存在的价值。大自然的食物链作用在人类社会同样存在。城中村中居住的人群是什么行当什么职业都有,并不是每个人天生以来都有办公司的资金和实力,多少实力公司都是从小行当开始的。很多并不是很规范或很合法的边缘行当在城中村里才有生存的空间,从而解决了困难群体的生计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社会稳定也起到了一个疏通的渠道的作用。当年聚居在深圳大芬村未办证照的画工画匠们就是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