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牡丹江市利益各方视角的城中村现状及问题(1 / 1)

(一)城中村总体现状观点调查

1.农民的观点

农民是城中村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主体,也就直接成为受城中村利益诉求和现存问题影响的最敏感主体。图5-1给出针对城中村现状,农民最关注的是就业和增收问题,在调查对象中的占比达到27.9%;其次是基本生活基础设施供给不足问题。对道路、供水、供电、排水、垃圾处理基本没有纳入城市管理,脏、乱、差、挤、旧等十分突出的问题占比达到24%;再就是文化场所和绿化设施的缺乏问题占比达到19.2%,成为农民反映最突出的前三项问题。涉及安全相关的消防、建筑、公共卫生、治安等问题占比合计为18.4%。从就业和增收问题的关注度来看,反映城中村农民的就业稳定性较差,不能够给农民未来带来可持续的收入来源,农民对未来的憧憬不确定性强;从基础设施供给水平来看,在政府财政资金紧张,对城中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城中村自身公共造血机能缺乏,也就不能形成自身的供给产品供给机能;城中村农民把文化场所和绿化设施作为主要问题之一,说明当前农民的收入较之以前有大幅增长,消费行为由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正转向对生活非必需品的转换;安全问题则是前几个问题累积的集中反映。

2.村干部的观点

村干部和城中村的农民相同,也是城中村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主体,受城中村利益诉求和现存问题影响的最敏感主体。但其又是城中村管理和协调的直接参与者。从调研的数据也做出了反映,从对同等问题的关注程度的分布来看,城中村村干部和农民是基本相同的,说明二者的共同点。但也有不同点,对于城中村农民最关注的是就业和增收、文化场所和绿化、基础设施,而图5-2的数据显示,村干部基本把就业和增收、文化场所和绿化、基础设施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村中各位负责人对三项问题给予的比例都是26.3%。说明相比于农民,城中村的直接管理者村干部更愿意从总体和未来视角关注城中村问题。

(二)城中村的基础设施——给排水情况

图5-3给出牡丹江市城中村的生活供水情况,79.6%的村民使用自来水;12.2%的村民使用手压井;6.1%的村民饮用山泉水;2%的村民仍在饮用河流及塘坝挑水。截至2011年,全国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为89.5%,近期目标达到95%,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为74.6%。从数据比较来看,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相比,该市城中村则更接近于农村地区平均水平,说明我国三四线城市城中村居户的饮用水安全问题严重。

图5-4给出了牡丹江市城中村的生活污水排放情况,31.5%的使用化粪池;22.2%的排放到院外排水沟;18.5%的村民随意排放;27.9%的村民能够排放到城市排水系统。可以看到,城中村的生活污水随意排放达到40.7%,类似于大多数村民和远郊的纯农村,这个必然会给城市的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也应看到的是2010年我国重点城市共有污水处理厂1644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为76.4%,全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72.9%。说明生活污水也是城市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城市难题下的城中村问题更加不容乐观。

图5-5给出了牡丹江市城中村冲水厕所的使用情况,作为农村卫生条件的重要参考。城中村的村民家庭中,8.7%的村庄普及了冲水厕所;45.2%的村庄一半的村民家庭使用冲水厕所;42.9%的村庄只有个别家庭使用冲水厕所;而11.9%的村庄基本没有冲水厕所,应该只是使用旱厕。从全国性数据来看,截至2012年农村累计使用卫生厕所18627.5万户,其中当年新增卫生厕所737.4万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1.7%,与牡丹江市城中村冲水厕所的使用情况比较,说明牡丹江市城中村公共卫生受到严重威胁,社会事业发展整体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