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宋元时期的教育(1 / 1)

义乌教育史 吴一舟 373 字 6个月前

义乌原为古乌伤县治所在,早在两汉、三国时期,此地的经济、文化就开始得到稳步发展,众多士族学子开始研习儒学经典,发展儒家文化,可谓文化昌盛,文人辈出,自古被称为“小邹鲁”。不过,相较于中原地区,浙江的教育自隋唐起才渐渐兴盛起来,真正的繁荣则开始于北宋。

南宋定都临安后,浙江大地也成为了全国文化教育的中心地区,太学、宗学、武学、医学、画学等中央官学陆续建立,各地所设的书院也多达190余所。而在南宋之前,因为时代久远,史料堙没,义乌教育的发展也难以考查,只有零星的一些记载。如古《义乌县志》中记载,孙吴时期,乌伤人士骆统,字公绪,官任濡须督,曾经师从以儒学闻名的江东丹阳人唐固。在南朝时期,齐国楼幼瑜,字季,长于《礼》学,著有《礼捃遗三十卷》与《文集六十六卷》、《隋书经籍志注》,聚徒教授,不应征辟。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戏剧性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宋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封建割据局面。13世纪初,蒙古族兴起,相继灭金和南宋,于公元1276年建立了统一全国的元朝。宋元时期是中国的封建社会继续发展的时期,是又一次从封建割据到全国统一的时期,也是江南地区文化、教育大繁荣、大发展时期。

随着宋室南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更是为义乌的文化和教育的繁荣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使得各种学派和教育思想蓬勃发展。义乌儒学的发展也从南宋时期开始兴盛,崇祯《义乌县志》之《儒林》、嘉庆《义乌县志》之《理学》,均始自于南宋时期。由于山川地理环境的影响,在儒家学说的学习与传播方面,义乌自成系统,历代学人在儒学领域中默默耕耘也多有建树。

同时,在全国统一的制度保障下,义乌的教育制度也日趋规范,教育氛围浓厚,书院教育繁荣兴盛,其结果是科举入仕也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