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孩子总说学不进去,她到底是怎么了? —— 帮孩子拆除自己设置的障碍(1 / 1)

/心理困扰/

这一天,一个女孩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心理健康中心。女孩的父母介绍情况说:“孩子上初中的时候成绩很好,学习也非常努力,靠自己的实力考入了重点高中。可是这学期期中考试之后,她就学不进去了。孩子学习总是不努力,不专心,没兴趣,总想玩——想玩电脑,想听音乐,想看电视,甚至不想上学了。妈妈着急时批评了她,她说:‘我就是学不进去。’不知道这孩子到底是怎么了?”

随后,我和女孩进行了单独交流。女孩也比较坦率:“我的问题就是学不进去,不努力,不专心,没兴趣。我怎么变成这样了呢?”

女孩回忆说:“从小,妈妈对我要求非常严格,我学习也一直很努力。到了初中的时候,我经常是班里的第三名,初三时还连续几次考了第二名,与第一名有时候仅仅差一两分,现在想起来还挺郁闷的。不过,中考时我还是考入了重点高中。升入高中后,我第一学期状态挺好的。可是,到了第二学期,应该说是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之后,我就觉得有点学不进去了,对学习没有了兴趣。学校放学后我们自由支配的时间比较多。但我只想玩电脑,听音乐,看电视,翻闲书,就是不想学习。为此,妈妈经常说我:‘你就是学不进去,就是不努力,不专心。’上次考试没考好,妈妈又批评我:‘谁让你学不进去,谁让你不努力,天天就知道看电视!’当时我也很烦,就说:‘我就学不进去,就不努力,就看电视……’从那以后,我越发感觉自己学不进去了,而且有时候好像是故意的。我是不是病得很重?”

至此,我心里有了初步的判断,但还需要验证。于是,在第一次会话将要结束时,我说:“不必担心,你没有病,更谈不上病得很重,你只是有一个心理上的结。为了更好地帮助你,我们需要弄清一个问题:你刚才说了那么多学不进去的情形,难道就没有学得进去的时候吗?”

/心理解析/

第二次来访时女孩回忆说:“我回去想了想,我也有过专心学习的时候,特别是受到激励之后,当晚就可以学得进去了。一学进去,就什么都忘了,什么干扰都没有了,学的时候很努力、很专心。但是,一两个小时过后,我就又去看电视、听音乐了。之后虽然还能再继续学习,却没法那么专心了。”

我说:“我们先不说‘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你学习的时候可以非常刻苦,全神贯注。就是说,你也学得进去,是这样的吗?”

女孩想了想,说:“可以这样说。”

“那么,为什么说自己学不进去,甚至有时候故意学不进去?”

“那次考试成绩下滑,妈妈就是这样批评我的,说我学不进去……”

“妈妈正好说对了你的心思,是吗?”

“是的,我感觉妈妈正好说中了。”

“初中的时候你经常是班里的前三名,到了高中你的名次怎么样呢?”

“刚上高中时很辉煌,是前3名,后来落到前10名。再后来,名次继续下滑,第二学期的期中考试考得最差,考了20多名。眼看又要考试了……”

“你很担心名次再下滑?”

“是,是很担心,我这个人比较争强好胜,真的很担心……”

“而且,你还隐约感到,自己似乎难保过去的辉煌,是这样的吗?”女孩一愣:“您怎么知道?!”

我笑而不答,继续问道:“你是不是经常为成绩下滑找原因?”

“对呀!”女孩仿佛遇到了知音。

“于是,你就把妈妈的话做挡箭牌,觉得成绩下滑是因为自己学不进去,没兴趣,不专心,不努力,这样一来心里就感觉……”

“心里就感觉压力小多了。学不进去,不努力,成绩怎能不下滑?”

“这样一想,似乎自己就找回了……”

“找回了面子。”女孩抢过话头,有所领悟地说,“原来,我总说自己学不进去,不努力,不专心,没兴趣,是在给自己找借口哇?”

女孩的心理问题,在心理学上叫“自我设障”。所谓自我设障,说的是人面临某种没有把握的结果时,常常会自己事先给成功设置一个障碍,也就是给自己预备好托词,来进行自我心理防卫。比如临近考试了,有些学生却不努力学习了,或者说自己生病了,这里的“不努力”“生病”,就是自己给自己设置的一个障碍。在成人的生活中,也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

自我设障可以起到两方面的心理作用:如果事情失败了,他就有了自我安慰的借口;如果事情成功了,他就会获得别人更多的赞许。自我设障往往是后天习得的,跟家庭教育、环境影响等密切相关。比如,父母、老师或长辈对孩子不客观的评价,很容易让孩子找到自我设障的借口。上面的案例中,就是由于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对孩子的名次下滑做了不客观的归因,导致女孩以“学不进去”来自我设障。由此说来,成人对孩子的评价应当慎之又慎,特别是不能随便把对孩子的一些消极评价说出口。

我与女孩沟通了上面的意思,我肯定地说:“你领会得很好。妈妈把你的考试名次下滑,简单地归因为你学不进去,不努力,不专心,没兴趣。妈妈的这个说法,让你找到了理由,而且这个理由也让你很有面子。于是,你认可了这个说法。其实,你能够专心学习两个小时,说明你并非学不进去。但是,面对考试名次的下滑,你宁愿让大家觉得这是因为你学不进去。这样你就给自己设置了一个障碍,也就是找到了一个借口:我是因为学不进去成绩才下滑的。这是一种自我心理防卫,可以减轻一些心理压力,得到一些暂时的心理安慰。但是,长远来看,这并不能解决问题,而且,这样的想法还会成为消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导致恶性循环。”

/心理对策/

我给女孩提了三条建议。首先,调整自我认知。其实,从初中升入高中后,由于学生群体不同了,即使大家还是一样地努力,多数同学的名次都会下滑,这是不难理解的。所以,坦然面对这个事实,适当降低自我期望,会让自己的心灵多一些安宁,这样反而会提高学习效率。其次,多给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彻底扔掉“学不进去”这个借口,而要经常这样默念:我学得进去,我很努力,很专心,也很有兴趣。这样就会进入良性循环。最后,分解目标。比如,把一个晚上的学习任务分解为几个小任务,如果能够高质量地完成,就适当给自己一个奖励。

解决女孩的问题还需要父母的配合。我跟女孩的父亲说,一是不要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望,二是不要再说孩子成绩下滑是因为孩子学不进去,三是在孩子专心学习的时候及时给予鼓励。告别的时候,女孩的父亲表示,回去一定要向孩子的妈妈好好转达这个意思,他们一定会好好配合。

不久,那个女孩通过心理咨询专线告诉我,她已经彻底克服了“学不进去”的障碍,那三条建议很管用,现在她的学习状态越来越好。我为女孩拆除了自设的障碍而感到欣慰。

生活中偶尔地自我设障,没有太大的问题,或许还可以暂时缓解心理压力。但是,习惯性的自我设障,不利于发挥人的潜能,甚至会导致人生最终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