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困扰/
王宏是个女孩,上初三了。眼看就要毕业了,她却不愿去上学了。她说是因为和同学闹了矛盾,怕见到同学。家长拗不过,也就同意王宏在家里自学。可是一段时间后,王宏竟不敢出门了,甚至连同学的电话都不敢接了。这样下去怎么行?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带王宏来接受心理咨询。
初步沟通后我了解到,困扰王宏的主要问题是她总是听到有人用脏话骂她。王宏曾和一个男生发生过冲突,结果这个男生纠集了几个人来羞辱王宏,用带有羞辱性的脏话骂她。经过老师的干预后问题得以解决,那个同学也当众承认了错误。但是从那以后,王宏就经常听到别人用那些脏话骂自己。
王宏说:“现在我觉得越来越不对劲了,我总是很清楚地听到别人用那些脏话骂我。在家里是这样,在外边也是这样。那次在路上我经过一个男生的旁边,也听到他骂我脏话,可是我根本不认识他。我就纳闷,难道是我的同学散布了我的坏话?就这样,我不敢上学,不敢出门,不敢见人,也不敢接电话了。”
为了对王宏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心理探究,我们进行了较多的沟通会话。王宏诉说了很多她与同学相处时的问题,但在我看来大多属于同学之间的逗笑或是恶作剧。
/心理解析/
王宏总听到别人用脏话骂自己,这很明显是幻听。所谓幻听,就是实际上外界并没有声音刺激,人却有虚幻的听觉,是幻觉的一种。一说到幻听,不少人就会想到精神病。但是,是不是所有的幻听都是精神病的症状呢?
确实,幻听是精神病人常见的症状之—,尤其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但不能说幻听必定是精神病的症状。幻听也可能由心理因素诱发,是心理障碍的一种表现。
有研究者认为,每个人都可能会发生幻听,特别是当人感到压抑的时候更容易发生。比如,那些刚刚失恋的人,悲伤中很可能会听到曾经恋人的声音。在心理咨询实践中,我也发现心理功能的暂时性局部紊乱,可能会引起感知觉功能的异常,从而导致幻听。诸如此类的幻听,当然属于病态心理,但它不属于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是以严重的精神功能紊乱为特征的一组疾病。患者的认知、思维、情感反应、意志行动、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均受到严重的损害,以致不能与现实保持恰当的接触,需要住院治疗和受到监护。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第9版)中,对精神疾病的定义是:精神功能严重受损,自知力严重缺乏,不能应付日常生活要求或保持对现实的恰当接触。因此,不能单凭幻听就把病人诊断为精神病人。精神病诊断必须综合各方面的症状,包括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自知力缺乏或丧失等。
看看坐在我面前的王宏,思维情感和行为举止没有任何异常,语言交流没有丝毫障碍,自知力也完全正常,除了幻听,没有任何精神病迹象。而且,家长也带孩子做过精神科检查,没有发现精神疾病。很明显,王宏的幻听并不是精神病的症状。
那王宏的幻听究竟是怎么回事?
我问王宏:“如果马老师猜得不错,你说的那些同学都是男同学,对吗?”
王宏说:“您猜得对,我就是怕男生,特别怕男生说自己不好。那些骂人的脏话最初也是出自一个男生之口,当时我心里难受极了,感觉羞愧、紧张、无地自容。”
为了进一步诊断,我们进行了意象对话。所谓意象对话,就是用想象中的意象进行交流,通过意象进行心理诊断和治疗。人想象中的形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这就是所谓的意象。意象可以反映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的心理活动。王宏的意象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她的意象中出现了五颜六色的花和在花朵上盘旋的蝴蝶,这反映出了她青春期的性心理活动:一方面有对两性吸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对两性吸引的排斥。二是她在意象中看到镜子里的女孩又瘦又小,表情悲伤,这象征她消极的、否定的自我意识和自卑心理。
现在,我可以断定王宏的幻听不是精神疾病,而是心理障碍,是由心理功能受到严重刺激后产生的暂时性紊乱引起的病态心理,是心理压力超重造成的。
王宏是初中生。这时候的青少年自我意识非常强,很在意自己的形象,特别是自己在异性同学眼里的形象。而且,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女孩的自我意识往往是消极的、否定的,所以,她们容易把自己想象成丑小鸭,既希望接近异性,又怕异性不喜欢自己。如果再有直接来自男孩子的否定评价,女孩就更容易否定自己。王宏就是这样,男生的种种玩笑和恶作剧,激活并强化了她的自我否定意识,让她的心理压力过重。带有羞辱性字眼的脏话,超出了她的心理承受范围,冲垮了她的心理防线。那几句脏话成了一种自我否定的标志,时常萦绕在她耳边,于是她出现了幻听。
人的感情如果长期处于压抑状态,就会引起心理功能的紊乱,他对周围的刺激会更加敏感,致使大脑无法对接收的信息进行正确整理,这就可能造成感觉的错误,他就会出现幻听等幻觉。另外,以前的客观声音刺激在大脑中留下的深刻痕迹也会引起幻听。就是说,王宏的幻听确实来源于男生那句骂人的脏话刺激她的大脑后所留下的信息。心理功能正常的人,这种遗留的信息只会成为思考时的素材,而不再是听觉信息,因此也不会再引起听觉。可是,心理受到过严重刺激的人,在心理功能发生暂时性紊乱的同时,听觉中枢也会发生紊乱,于是,留存在大脑中的声音信息被激活,人仿佛又接收到了听觉信息,从而出现幻听。
/心理对策/
鉴于王宏的幻听是由心理压力导致的心理障碍,而非精神病症状,我与王宏的家长经过协商确定了解决方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心理疏导。
第一,沟通交流,认知领悟。
认知领悟对心理功能的恢复是十分重要的。我首先向王宏的家长解释了王宏幻听的性质和缘由,使王宏及其家长消除了顾虑。此外,我还单独和王宏就自我意识、人际互动、青春期性心理等进行了交流,使王宏领悟到,她怕别人骂自己是因为她不能接纳自己,因此,要解决幻听的问题,她需要学会接纳自我,以包容的态度与他人交往,同时,还应接纳自己的性心理体验。王宏在成长日记里,记录了她的领悟过程。
第二,改变封闭的状态,增加与他人的交往。
王宏不敢出门,不敢接听电话,这些行为是自我封闭心态的表现。王宏只有改变自我封闭的状态,增加人际交往,才能切身感受到大家是接纳她的,她才能建立起积极的自我意识。因此,我建议王宏主动增加与同学的交往。第一步,如果同学来电话要热情地接电话;第二步,主动地和同学多沟通,多打电话,多联系;第三步,把同学请进家里进行交流;第四步,走出家门找同学一起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反馈信息表明,王宏逐步实现目标,而且自我感觉逐渐好转,内心安全感逐渐增强。
第三,提升自我,增强自信心。
我需要帮助王宏逐渐去除自我否定意识,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重建积极的自我意识。为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辅导。
一是通过意象对话提升自我。我在意象对话过程中,对王宏进行了积极的引导。比如,经过我的引导,王宏想象中盘旋的蝴蝶落在了花朵上,这说明她已经接纳了自己的性心理,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自卑心理;又如,经过引导,王宏想象中镜子里的女孩有了笑容,有了风采,这说明她已经开始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识。
二是通过自我评价增强自信心。在咨询会话中,我引导王宏进行口头自我介绍,连续进行了三次,逐渐增加积极的内容。我建议王宏回去后继续写成长日记,以书面表达的方式做正面自我评价。
三是通过家长评价增强自信心。在王宏重建自信心的过程中,我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多给王宏肯定评价,以强化她的自信心。
反馈信息表明,随着王宏积极自我意识的逐步形成,她的心态越来越放松,幻听症状逐渐消失,她又重新走进了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