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困扰/
心理咨询室里,一位预约来访的女士,掩饰不住内心的焦灼,却还是努力微笑着。我把水杯递给她,尽力营造舒缓轻松的氛围。
她没顾上喝水,急切地开始了与我的交流:“我是一名小学教师,您就叫我小吴吧。我早知道您是心理咨询专家,从网上找到您的联系方式,就赶紧来访了。事情是这样的。我儿子比较聪明。那年我正好接一年级新生,就让5岁多的孩子跟着上学了,就在我的班上。今年他刚9岁,已经上五年级了……”
这不是一个很棒的男孩吗?没想到小吴老师接下来的话却让我大感意外。
她叹了一口气,说:“孩子在自己的班上,我当然希望他是最优秀的。可是,孩子的表现太差了,作业差,字写得差,考试成绩也差,而且越来越差。哎呀,这个孩子身上的问题太多了。不知道为什么,他最近还害怕考试了,害怕上学了,甚至不想上学了。怕考试你倒努力学习呀,还不肯努力,特别懒,越来越懒,上课懒得听,作业懒得做。平时在学校他总是躲着我,回到家也不愿意理我,我看得出来,他很不愿意和我待在一起。孩子到底怎么了?”
在小吴老师的诉说中有几个高频词,除了“差”,就是“懒”,再就是“问题”,孩子简直成了“问题孩子”。而且,她越说越痛苦,越说越焦灼,最后声音中都带着哭腔,眼泪就要流出来了。
为了帮她平复情绪,我放慢语速尽力平静地说出了我的感觉:“我没有听出孩子有多大问题,为什么你这样焦灼、这样着急?”
小吴老师的悟性很好,闻听此言她立刻平静了许多:“是,孩子现在的老师也劝我别太着急了。我也感觉是我自己的心态出问题了……”
“是的,我看孩子没什么问题,倒是你这位妈妈问题不小。你的问题是什么呢?心太高,性太急。”我说出了我的判断,“而且,如果我猜得不错,你自己应该就是个争强好胜的人,工作上是不是很优秀哇?”
小吴老师盯着我说:“您怎么知道?不瞒您说,我带的班考试成绩总是年级第一,我个人每年都是先进工作者。我心里总是这样要求自己,对待工作就是要有高目标,就是要力争上游。如果有谁超过了自己,我就心急得吃不好、睡不好……”
“可以想象,你一定付出了很多努力,甚至承受了很多痛苦,是吗?”
小吴老师点点头,沉默了好久。
“也不难想象,你对孩子的指责和训斥,一定也给孩子带来了不少痛苦。是吗?”
说到这里,小吴老师眼圈一红,泪水终于落了下来。
我递过纸巾,静听小吴老师诉说痛苦的往事。
她陷入了痛苦的回忆中:“孩子上三年级的时候,看大家都让孩子学钢琴,我也买了钢琴,请了老师。可是,孩子一点兴趣也没有,一开始就不愿意学,勉勉强强学了一些日子,就再也不想学了。为这件事,我骂过他,也打过他,可孩子就是死活都不愿意学了。看着孩子整天情绪低落,萎靡不振,没有一点生气,我不得不让他放弃学琴。可是,没想到孩子的学习也出了问题,学习兴趣没有了,成绩下滑了,作业也懒得写了。慢慢地,孩子好像对什么都没有兴趣了,什么都懒得做。一年多了,钢琴摆在家里,孩子从来没摸过,甚至连看都不看。我每次看到钢琴,再看到孩子萎靡不振的样子,就难受得不得了……”
/心理解析/
沉默了片刻,看小吴老师的情绪平复了一些,我轻轻地说:“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人会觉得这句话是一句口号,其实不是的,这是一个最朴素的真理。再说,三年级是孩子成长的一个特殊的转折期,本来就容易出麻烦,需要父母特别的关注。你却不顾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一厢情愿地强制孩子学习,除了让孩子厌学还能有什么好结果?你这样做,不仅没有帮孩子学好钢琴,还让孩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这真是个让人警醒的教训哪!”
“是呀,都是我害了孩子。”小吴老师十分后悔,“怎样才能改变孩子?”
要想孩子改变,父母先要改变。父母首先要知道自己哪里出了问题。那么,小吴老师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一是小吴老师的职业角色给孩子带来了消极影响。从教育实践和心理咨询实践来看,教师的孩子往往比其他孩子多一份烦恼。虽然我们都说尊师爱生,但问题是,老师可以时时刻刻地“爱”学生,学生却受不了老师时时刻刻的“爱”。学生总需要远离老师的时刻。一般的孩子能够找到这样的时刻,放学了,回家了,就远离了老师。但教师的孩子就没有这样的幸运了。这是因为,人很难摆脱职业角色心理固着,就是说,当老师的父母回到家里很难摆脱教师的角色,还会以教师的眼光看孩子。于是,孩子就找不到父亲母亲了。而小吴老师的孩子偏又在她的班上,情况就更糟糕了。所以,孩子总是想躲开她。
二是小吴老师的人格特征给孩子带来了消极影响。小吴老师是个有着完美主义倾向的人,事事追求完美,期望较高。以这样的心态要求自己,自己的人生就会平添许多烦恼;以这样的心态要求孩子,也会让孩子平添许多烦恼,进而影响亲子关系。小吴老师工作优秀,业绩突出,班上的学生成绩很好,这样一来,她就更容易过高要求自己的孩子。这造成了亲子关系日益紧张。
由于职业角色的原因,小吴老师对孩子监控过多;由于人格特征的倾向,她对孩子要求过高。于是,她对孩子就会有较多的消极评价和较多的消极情绪,就会把孩子看扁了,把孩子看成“问题孩子”。这就是小吴老师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
/心理对策/
我与小吴老师沟通了上面的意思,小吴老师一个劲儿地点头。她望着我说:“那您说我该怎么改?”
我的建议很明确:“换个视角看孩子,把否定换成肯定,把批评换成欣赏。”
小吴老师为难地笑了:“如果孩子能改变,我一定会改变对孩子的看法,肯定孩子,欣赏孩子。问题是孩子现在这个样子……”
“你是想问,孩子现在这个样子怎么肯定他、欣赏他,是吗?”我没有笑,“有句话说,如果暂时不能改变现实,我们可以改变对现实的态度。就是说,同样一个孩子,同样的现状,是否定他还是肯定他,关键不在孩子,而在父母的态度。”
见小吴老师不解地看着我,我知道这时候需要把问题具体化了:“以你们孩子的考试成绩为例,你说他考试成绩差,究竟差到什么程度?一般考试排多少名?”
“一般英语排前几名,数学中上游,语文最差,在中游吧。”
“在你看来,这样的成绩居然算是很差的了,那怎样才算好成绩?”随后,我话锋一转,“就是说,孩子的成绩总体上说至少属于中游偏上,是这样吗?”
“是的。”
“你的儿子比同班同学小一岁多,成绩却处于中游偏上,这还是在兴趣减退了、心态不好的情况下。如果状态好成绩是不是会更好?你说,究竟是该否定孩子,还是该肯定孩子?”
小吴老师的脸由阴转晴:“也是呀,这样看,孩子是该被肯定。”
我继续说:“更重要的是,一旦你改变了对孩子的态度,就会给孩子的心灵注入力量,就会让孩子重新看到阳光,找到生活的热情。孩子自然会越变越好。所以说,只有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孩子。”
告别的时候,小吴老师的脸上有了轻松的笑容:“谢谢您!我一定要改变自己,换个视角看孩子。”
送走小吴老师,我心里并不轻松。我知道,相对来说,孩子是比较容易改变的,但是父母常常很难改变。父母的职业角色心理、人格特征心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亲子关系心理模式,都是很难改变的。
令人欣慰的是,几个月后小吴老师传来了好消息:孩子的状态好起来了,学习也好起来了。小吴老师的领悟能力和自省能力真的很强。我知道,为了改变自己,她一定付出了不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