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让孩子去上学,他为什么总跟我讨价还价? —— 把生活还给孩子(1 / 1)

/心理困扰/

陈女士急火火地来到心理咨询室,刚刚落座眼泪就流下来了。听完陈女士的诉说,我总算弄清楚了,她急切来访是因为正在读高三的儿子晓海好几天没去上学了。

陈女士说:“眼看还有一个多月就要高考了,好容易有个盼头了,儿子却说不想上学了,您说这不是要急死人吗?昨天晚上我劝儿子上学,没想到儿子一连提出三个条件——要么给他800块钱,要么带他去外地旅游一次,要么就给他换一个新手机,让我选择。”

晓海为什么不去上学?一个孩子怎么会因为上学和家长讨价还价呢?

/心理解析/

陈女士说:“细说起来这件事也怪我。我是个初中教师,孩子上小学那年,为了照顾孩子,我调到了孩子上的那所小学。孩子该上初中了,我又想办法回到了初中,和孩子一个学校。到孩子上高中了,为了孩子我又费心费力地跟孩子到了高中。过去孩子小,他没有说什么。最后我跟孩子调到了高中,孩子非常反感,说我这么做就是为了看着他。孩子说得也对,他从小学习就是靠我管着、看着、哄着、劝着。

“为了孩子能好好学习,我一直哄着他。他要是哪天不爱学习了,我就对他说:‘妈妈给你买好吃的,给你买好玩的,只要你给妈妈好好学习。’结果,孩子是把准我的脉了,越来越觉得他是为我而学习了,经常因为学习的事情跟我讲条件。为了让他好好学习,我每次都不得不答应他的条件。可是,越是这样孩子越是不爱学习,提的条件也越来越高。

“上初中的时候,有一天他张口就跟我要三百元钱,说是要买一个什么玩具。我没给他,他就生气了,好几天不理我,也不管我叫妈妈了,而且拿不上学要挟我。最后我还是妥协了,答应了他的要求,连哄带劝总算让他上学了。

“就这样,这些年为了让孩子上学,我对孩子总是连哄带劝、妥协退让。现在上到高中了,孩子还是遇到点不顺心的事就闹情绪不上学,我就想尽办法哄劝他,满足他的条件。有一次,孩子居然逃课和同学去了网吧。为此我好说歹说,最后孩子说不再逃课去网吧了,却提出条件要我给他买一个新手机。我说:‘如果你保证不再逃课,我就答应给你买新手机。’可是,我满足孩子提出的条件后不久,孩子又为别的事情不好好上学了。

“这次是因为最近一次考试考得不好,他就不想上了,想待在家里等到暑假后重读。这是随便闹着玩的吗?12年了,好容易盼到了高考,怎么能不参加呢?可是,我越是着急,儿子越是不去上学,一直到最后提出了上面那三个条件。您说该怎么办?”

至此我终于明白,晓海为什么要和家长讨价还价了。问题的关键在于,家长把孩子的学习当成了自己的事情,孩子的一切学习活动都好像是为家长做的。既然是为家长学习,自然要跟家长讨价还价了。很多家长往往会不自觉地陷入这样的误区:好心地剥夺了孩子的生活,把原本属于孩子的事情变成了自己的事情,孩子自然就会认为一切事情都是为父母做的,于是,孩子没有了主动性,没有了责任感,没有了担当意识。久而久之,家长就会感到孩子永远长不大,家长和孩子之间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冲突。

/心理对策/

沟通至此,我请陈女士说说她是怎样打算的。

陈女士说:“能有什么好办法?还是哄哄劝劝答应他的条件吧。可是,我又怕现在答应了他的条件,过几天他还会闹出别的问题,还会不好好上学。哎,我真是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我给陈女士的建议很简单:“这次绝不再主动和孩子谈上学的事情,不问,不说,不哄,不劝,不急,不闹,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该上班上班,不去管他,看看效果如何。”

两天后,陈女士打来电话,声音里带着几分惊喜和几分困惑:“孩子果然去上学了。真奇怪,以往我对他连哄带骗他还要谈条件,这回我不理他,不管他,他怎么什么条件都没提就自己上学去了?这是为什么?”

其实,道理很简单。妈妈把属于孩子的生活还给了孩子,孩子就可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了。上学本来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还提什么条件,还有什么可讨价还价的?陈女士需要改变的就是,做一个“懒”妈妈,做一个“狠”妈妈,做一个敢于放手让孩子自己生活的妈妈。

沟通至此,陈女士不再困惑:“原来如此,我知道该怎样当妈妈了。”

晓海未来也许还要面临许多问题,陈女士作为妈妈也许还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但是,陈女士刚刚把学习生活还给孩子,孩子就自己上学去了,这是个可喜的转变。相信陈女士能从中学会怎样当妈妈,学会怎样让孩子对自己的事情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