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孩子太懒了,都懒得上学了,这懒病该怎么治? —— 给孩子自我成长的空间(1 / 1)

/心理困扰/

晓玮是个男孩,高高大大、文文静静的,给人的第一印象挺不错的。可是,晓玮的妈妈却为他的事非常着急。为什么?因为晓玮刚上高中就懒得去上学了。而且,这懒病由来已久,晓玮上初三的时候就懒得写作业了。妈妈发现他每天晚上都不做作业,但第二天作业本上却都写满了,一问才知道原来是他早晨到学校里抄同学的作业。不过,晓玮脑子不错,中考的时候一努力,考了500分左右,高中入学的时候成绩处于中上游。上了高中,晓玮还是十分懒惰,照样不写作业。可是,原来的那点小聪明不够用了,第一次月考名次下滑得很厉害。晓玮想过要努力,可是没过两天懒病就又犯了。如此这般,几次考试之后,晓玮就到了最后几十名了,最后干脆懒得上学了。

晓玮的懒病其实在生活上表现得更明显,他什么都懒得做。妈妈一直认为孩子生活上懒点就懒点,只要学习好就行了。眼见现在晓玮因为犯懒学习差到了这个份上,妈妈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晓玮自己也说:“我就是懒,懒得学习,懒得写作业,现在都懒得听课了。过去靠那点小聪明还可以蒙混过关,现在不行了,真的学不进去了,所以懒得去上学了。”

晓玮提出想休学,明年重读高一。可是,这个年龄休学在家里待着,肯定不是个办法,而且说不定还会变得更懒惰。但是,晓玮说什么都不想去上学了。这可如何是好?妈妈无计可施了,终于辗转联系上我,开始接受心理咨询。

晓玮为什么会变得这么懒惰?

/心理解析/

原来,晓玮从小生长在一个特殊的家庭环境中。晓玮的爷爷奶奶是再婚夫妻。当时,爷爷这边带着一个儿子,奶奶那边带着一个女儿。两个孩子长大后,有了爱情,也结为夫妻,两口子有了一个孩子,就是晓玮。晓玮简直成了全家的心肝宝贝。可以想见,祖辈老两口既是爷爷奶奶,又是姥姥姥爷,对这个孙辈该是多么疼爱、多么呵护哇!

父母对晓玮自然也是疼爱有加。但是,晓玮的爸爸是海员,一出海就是很长时间。为了照顾孩子,晓玮的妈妈年纪轻轻就买断工龄,不去上班了。这样一来,三个大人在家里照顾一个孩子,可以想见照顾得该是多么周全!晓玮现在已经这么大了,但还是妈妈给他铺床,妈妈给他叠被,妈妈给他洗头,妈妈给他剪指甲,妈妈给他洗水果,妈妈照顾他的一切。

他们母子刚刚来访时,我的心里就闪过两个问号。其一,母子俩刚进门时,我为他们接水,让晓玮来端水杯,妈妈却赶紧跑过来。当时我心里就画了一个问号:为什么会这样呢?其二,母子俩落座后,看到我在一个国际会议上发言的照片,本来坐在座位上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妈妈却赶紧拿起来递到儿子跟前。当时我心里又画了一个问号:为什么会这样呢?现在,答案不言自明了。

这样的亲子关系是导致晓玮产生诸多问题的根源。说到工作,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挣钱,这固然不错。但是,工作还有更深层次的心理意义——可以让人的心灵有所寄托。晓玮的妈妈现在三四十岁,正是生命力最旺盛的时候。她放弃工作,闲居在家照顾孩子,而丈夫又经常出海不在家,晓玮的妈妈事实上就过着一种类似单身女人的生活。这样非常态的生活,让年轻妈妈孤寂的心灵如何得到寄托?于是,妈妈抓住了身边的孩子,把孤寂的心灵全部寄托在了孩子身上,对孩子过度关注、过度呵护、过度疼爱。交流到这里的时候,晓玮的妈妈已经泪流满面了。

这样过度的爱,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我说到了自己养花的教训。过去,我经常将好好的花给养死了。后来听一个养花行家说,许多花都是浇坏的。他解释说,好些人养花养不活,就是因为浇水太多,植物吸收不了多余的水分,导致“烂根”。说到这里,我让晓玮的妈妈亲眼看了被我浇坏的一盆花。晓玮的妈妈很受触动。同样,许多孩子都是被“爱”坏的,这些孩子的妈妈往往爱得太过、爱得太多,让孩子的心灵出了毛病。晓玮的懒病,就是这样被妈妈“爱”出来的,用专业的话说,属于亲源性心理问题。

许多家长以为,孩子在生活上懒点不算什么,只要学习勤奋就行了。殊不知,懒病有很强的扩散性,一旦形成,作为一种人格特征,会在方方面面表现出来。一个孩子若养成了懒病,不可避免地要在学习上犯懒。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感到成人过度的爱是一种控制,还会拿犯懒来反控制,于是学习会变得更糟糕。

/心理对策/

到了这个地步,晓玮要治好自己的懒病,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但是,晓玮的主动来访,表明他很想自救,很想治好自己的懒病,很想坚持自己的学业。我与晓玮做了详尽的沟通后,他很快找到了自救的出路:从小事做起,从容易的事做起,坚持写作业,坚持学习,慢慢治好懒病。

既然晓玮的懒病属于亲源性心理问题,除去病根的关键就要看他的妈妈了。

妈妈该怎么办?非常庆幸的是,在这个问题上,他们母子俩想到一块儿去了。和晓玮交流的时候,我让晓玮给妈妈提一条建议,晓玮几乎是脱口而出:“让妈妈找个工作。”我和晓玮的妈妈交流了之后,晓玮的妈妈触动很大,领悟很深。我请她谈谈今后的打算,她也几乎是脱口而出:“我先找个工作。”对此,我表示了充分的肯定。

同时,晓玮的妈妈也表示,今后,不再监控孩子的学习了。对此,我也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妈妈去上班,客观上减少了对孩子的过分关注,再加上妈妈主观上自觉地不去过度关注孩子,相信可以真正给孩子一个自我成长的空间。最后,我建议晓玮的妈妈,在后续的教育过程中,要学会关注孩子身上的亮点,学会为孩子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