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学僧前去亲近邓州(今河南邓县)的丹霞天然禅师。
两个人才初见面,丹霞禅师就问这位学僧:“你从什么地方来?”
学僧恭敬地回答道:“报告老师,学人从山下来。”
丹霞禅师看了看学僧,又问他:“吃过饭了吗?”
学僧回答道:“吃过了。”
丹霞禅师听学僧这么回答,忽然走向前,双眼紧盯着学僧,追问道:“那么,给你饭吃的人,有长眼睛吗?”
学僧一时愕然,不知道应该怎样回答才好。
养心法语
为了接引初来乍到的学僧,丹霞禅师真是煞费苦心。他所说的每一句话语,都蕴藏着断除疑惑妄想的禅机,即便只是一句“吃过饭了吗?”的日常问候,也无非是为了要让学僧从中得到明心见性的启发。
在这则公案里,丹霞禅师问学僧:“你从什么地方来?”意思是问,父母未生我之前,哪里是我的来处?后来,禅师又问道:“给你饭吃的人,有长眼睛吗?”这里所说的“眼睛”不是指一般的肉眼,而是指“心眼”,心眼若开,即能泯除这世间虚妄的分别对待。
吾人应时常以“有长眼睛吗?”这句话来自我省思:对于人我之间的融和,有长出慈悲的眼睛吗?面临逆境困厄,有长出忍辱的眼睛吗?在接受各项考验时,有长出智慧的眼睛吗?若能以心眼感受世间事,会比肉眼的观察要来得如实真切;纵使肉眼所见的外相有千差万别,但只要有心眼,便能洞察无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