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檗希运禅师门下的睦州道明禅师,是唐末五代初期的僧人,俗姓陈,原来隐迹在睦州(今浙江建德)龙兴寺,不露锋芒。平时,他把自己编织的蒲鞋挑到路边去卖,并将卖鞋所得悉数奉养母亲。时日久了,那一带的居民官员、来往的旅客禅僧,都知道睦州有个“陈蒲鞋”。
随着名声渐渐远播,各方闻名而来叩问、请法的人也愈来愈多了。睦州道明总以峻烈的机锋、霹雳的手段接引这些痴迷的心灵。
曾经有一个秀才慕名前来拜访,道明禅师问他:“你平时都研究什么经论?”
秀才扬起了眉,回答:“《易经》。”
道明禅师于是说:“《易经》上说:‘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究竟百姓不知个什么?”
秀才回答得笃定:“不了解‘道’!”
道明禅师抓住秀才的话,追问:“你说的‘道’又是什么?”
秀才呆住了,好久答不出话来。
道明禅师指着秀才呆愣的模样,呵呵大笑:“果然是不了解‘道’啊!”
养心法语
道,充沛宇宙,遍满虚空,无所不在,无所不遍;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事有事道,物有物道,世间所有宗教无不有道。只是,道有程度不同,道如虚空,空本无相,无所不相。
《易经》是一种哲理,当然有“道”。道也者,有证悟的道,有口说的道;这位秀才不但未曾悟道,连说也说不清楚,既然说不出来,难怪睦州道明禅师要笑他不懂“道”了!
威仪中有怫法,佛法中有庄严,
庄严中有慈悲,慈悲中有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