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上污秽(1 / 1)

明朝的莲池大师有一次在书写“十善行”(不杀生、不偷盗、不邪**、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恨、不邪见),也就是写做人的根本,这时,忽然来了一个自以为是的游方僧。游方僧见到莲池大师就说道:“据说,禅无一事可褒,无一物可贬,现在你在这里书写十善行,有什么用?”

莲池大师答道:“五蕴缠绕无止境,四大奔放无比拟,你怎么能说没有善恶呢?”

游方僧不服气,反驳莲池大师道:“四大本空,五蕴非有;善恶诸法,毕竟非禅。”四大是指宇宙人生的任何一种事物,皆由地、水、火、风四大元素所和合;五蕴则是色、受、想、行、识五种积聚体,也就是“我”的代名词。

莲池大师说:“装懂的人多得是,你也不是真的东西。我想,善恶之外,我们再议论其他的事情如何?”

游方僧满面怒气,嗔恨之心从铁青的面孔上一看就知道,莲池大师就委婉地说:“你怎么不把你脸上的污秽拂拭了?”

养心法语

莲池大师说的“脸上的污秽”,指的就是人的嗔恨。有的人没有修养,生气的时候就信口反驳;有的人稍有一点修养,口里虽不反驳,不过面上不好看;修养再好一点的,面上虽无怒气,但心里还是有怒意;真正有修养的人,则是连心里面都不介意。

善恶是法,法非善恶,在真如理体上,一法不立,但在事相上,善恶因果是历历宛然。禅虽然超越善恶,但从心上生起的爱嗔表露到脸上的污秽,若不除去,又有何用?游方僧只是认知五蕴、四大为假合,那是知识上的了解,不是对真理的体证。所以,不要只谈无为法,只重理来废事,事相上的善恶如果没有分别,没有将它划分清楚的话,对理体上的真如自性又怎能证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