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济义玄禅师和新罗的凤林玄昱禅师是好朋友。有一次相聚时,凤林禅师说:“我有问题想请教,不知您愿不愿回答?”
临济禅师回答:“谁不知道凤林上人是位大诗人,我可不要挖自己的肉做疮!不过我倒很好奇您的问题是什么?”
凤林说:“海月澄无影,游鱼独自迷。”
临济问道:“海月既无影,游鱼何得迷?”
凤林就说:“观风看浪起,玩水野帆飘。”
临济接口:“孤轮独照江山静,长啸一声天地秋。”
凤林说:“任将三寸辉天地,一句临机试道看。”
临济禅师说:“路逢剑客须呈剑,不是诗人莫献诗。”
凤林禅师至此已无话可说。于是临济禅师吟诵一偈:
大道绝同,任向西东;石火莫及,电光罔通。
后来沩山灵祐禅师看到这句诗偈,向仰山慧寂禅师问道:“他们的言词意境,其速度之快,更甚于石火电光。古圣先贤又用什么方法教导后学呢?”
仰山禅师反问:“老师您的意思呢?”
沩山答:“只要是能言说的,皆无实义。”
仰山不以为然:“所有言说,皆是佛法;所有佛法,皆在心源。心念一动,即遍十方界,石火电光也不及心快。”
沩山也说:“确实,海月也好,游鱼也好;风浪也好,帆船也好;寂静的江山,萧条的秋天;诗人剑客,天地机遇,总在心中。何关迷悟?何关迟速?”
养心法语
禅者好问,因为他们对人生、佛道、禅心,充满疑问。但是禅者间的问答,看起来好像没有关联,实际上却丝丝入扣,紧密相连。
所谓真理,有时同中有异,有时异中有同。其实,异同一如,动静一如,东西一如,空有一如,迷悟也一如。当我们的自心与禅打成一片时,不也就一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