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岳慧安禅师,是隋唐时代的僧人。开皇年间,崇奉佛教的隋文帝,下诏编列私度僧尼的名册,听许其出家,也让先前北周时代的流亡僧人能出山应世。当寻访到嵩岳慧安禅师时,禅师只留下一句“我本无名”,还是隐居于山谷中。
后来,隋炀帝因开凿运河,滥征民夫,百姓多人因而饿死。慧安禅师见此惨状,心生悲悯,于是乞食救济百姓。隋炀帝听闻此事,诏请禅师入宫。慧安禅师不愿前往,潜居于湖北的太和山,之后到南岳衡山,行头陀苦行。唐太宗贞观年间,禅师至黄梅山参谒五祖弘忍大师,得到心要,后驻锡于嵩岳,学道者络绎不绝。
有一天,常山坦然及南岳怀让禅师二人来参谒慧安禅师:“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慧安禅师:“何不问自己意?”
“如何是自己意?”
慧安禅师:“当观密作用。”
“如何是密作用?”
慧安禅师以眼睛的开合示之,坦然禅师当下领悟,不再游学他处;怀让禅师因机缘未契,于是辞师前往曹溪参访。
养心法语
两位学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意思是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千里迢迢来到中国,究竟传了什么佛法?也就是问禅的真髓、佛法的奥义是什么?禅师反问:“何不问自己意?”意即祖师西来意是祖师的,自家生死必须自行了脱。
接着慧安禅师以眼睛的一开一合喻示:能开合的双眼,是父母所生的肉眼;但能使眼睛开合的性能,则是人人本具的真心本性,也就是我们的禅心。这真心本性虽隐而不显,却与我们片刻不离,因此何须向外求法,这禅心只能禅者自证、自悟、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