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门五祖弘忍大师在黄梅讲禅说道。有一天,他想把大法衣钵传给弟子继承,就告诉弟子们每人各作一首偈语,然后他从偈语中所呈现的境界、参禅的心得来决定将衣钵传给谁。
当时在黄梅的众多修道者当中,最受大众推崇的就是上座弟子神秀禅师,神秀作了一首诗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大家看了都赞叹神秀禅师的境界很高,但是五祖弘忍禅师看了以后,却批评说:“诗词的文意是不错,但是尚未见道,还未开悟。”
这时在舂米房里舂米、砍柴、担水的惠能,看了心中也有所感,便请人在墙上题一首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五祖弘忍大师见了以后,认为惠能才是真正见到诸法空性、悟入禅道的人,因此后来就把大法衣钵传给了他,成为禅宗的六祖大师。
养生法语
我们从这两首偈语可以看出神秀的境界虽然很高,但是仍然不免于有相有为,有所造作;而惠能“诸法无所得空”的智慧,视世间的一切本来无所失,又何来所得呢?所以神秀的“身如菩提树”这一首偈语是在“有”上用功夫;惠能说的“菩提本无树”是在“无”的上面见真章。
“有”和“无”二而为一,一亦为二,但是无比有的境界又更进了一步,难怪五祖弘忍大师要把衣钵传给惠能。惠能大师最后在中国文化上果真放出灿烂智慧的光芒,其实从这个时候就已看出他禅道之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