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 二十四日 星期一(1 / 1)

丛林学院的老师们在座谈,慈惠院长请我跟老师们讲几句话。

佛光山是以文教起家,发展则要人才来弘扬,人才要靠老师来栽培,所以“老师”对佛光山的未来关系重大。从事教师工作者要比学生用功,日新月异的教学法,才能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按时缴交教材内容和进度,是老师分内的事。

对传统的“科判”教学法要注重,旁征博引的充实教材内容让学生受用,是教学的目的。

除佛学外,平时要不断提供给学生如对社会变迁、人事改革、时事简评……这一方面的新知。

“大众慧命,在汝一人”,身为人师者,要有无怨无悔的烛光精神,为成就他人而燃烧自己。

晚,七时,和学院出家众同学谈到“如何了解自己?”有几个问题要大家去深思——

“我的心中有些什么?”

“我的口中说些什么?”

“我的脑海想些什么?”

“我的双手做些什么?”

“我的耳朵听些什么?”

“我的日子过些什么?”

……

学有所长、学有所用,才是学习的目的,读书多不一定有用,心的能力才是真正发挥之处。故学什么在于有心与否,不在于时间的长短。

“什么人可以到国外去弘法?要具备些什么条件?”

人人都可以去。能坚持自己的承诺、担当自己的责任,是先决条件,国外非天堂,一样要吃饭、睡觉、工作,还要习惯于当地的风俗、民情、气候、水土、语言、寂寞,及独当一面的应对能力。在澳洲的永全,其不回头的忍耐坚守,实是每一个要到国外服务的人最好楷模。

我一生都很相信徒弟对我讲的话,虽然常常“上当”。只要有人发心要到国外,我都会答应,只要能坚守对我的承诺,我也会一切OK。

“有什么方法,可以和异己者团结?”

委曲求全、谦虚、低下、热忱、主动地跟对方沟通,是团结的方法。

恩宜自淡而浓,先浓后淡者,人忘其惠;

威宜自严而宽,先宽后严者,人怨其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