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 二十三日 星期日(1 / 1)

由常律法师主持的正德慈善医院彰化分院,今天落成。上午七时我从佛光山赶到彰化,参加其落成启钥典礼。黄尊秋先生也参加此盛会。

中午和心平等到鱼池乡,勘察总本山地形。或许是因日前台风的影响,入口处山崩路埋,无法入山,一行人就沿着山边休息、吃便当,享受一份意外的半日闲。

在回程的高速公路上,看见多处有车祸,出门在外,能平安就是福。

晚,八时十五分回到山上后,即刻和英文佛学班同学讲话。

学外国语文,只是一种工具,为将来弘法的方便。

每个人要自我了解,自己的特长是什么?将来要往哪个方面去发展?对语言特别下功夫者,可以做学问当学者,再不就是传教讲佛法,最基本者要能书写信函、翻译文稿……故要拟定自我的学习层次。

人生的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要用在有用之处,不可浪费时间,学非所用。一个人的成功,发心、立愿、明理、人缘、能力、责任……都是成功的因素。读书,只是这些因素中的一项,就如六成就一样,要众缘和合。人读书读到某一阶段,先服务一段日子再读,才会体会自己的欠缺、不足、不够、不能。

“读而不读,不读而读”,要理事圆融,不要将事理分开,工作也一样可以读书。我提倡办学,但不喜欢死读书,读书是要拿出来用,所以要读快乐的书,有“用”的书。

最近满和写了一封信给我,我看了很感动——

“……要做好一个出家人,是从发心、慈悲做起,而非从学问开始,我为了大家的希望、鼓励而读书,大家推着我去读博士,这些我不要,我是来出家的……”

读书是为充实将来工作的能力,而非为名利,故对自己要了解清楚。

学佛要制造很多欢喜快乐,而快乐非因金钱、感情,而是由心境产生。用对待的眼光,不以为然的态度处事,当然会不快乐。然人情的好坏就如春夏秋冬,受多了就能适应。要训练自己:

一、要有思想——凡事多往深刻、广大、复杂、精密的层面去透视。

二、要有胆量——有胆量才能担当、负责任、肯向前、受肯定。

三、要有方法——方法即智慧,为大体、为常住、为团体要用身口意一致去观察事委始末,而不是口说而已。

生活原就是各种尝试,人生要不断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