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曹洞宗的湛然圆澄禅师,得戒于云栖袾宏大师,曾经驻锡过径山万寿寺、嘉兴东塔寺、云门显圣寺、南京延寿寺及绍兴华严寺等处。
某天,鲁据梧、朱交芦等居士来拜访禅师,众人在客堂里谈经论道,席间有位居士问:“佛教认为世间万象、山河大地,全是因妄想而成的,是吗?”
圆澄禅师回答道:“确实如此。”
这位居士就问:“既然妄想可以成就世间万法,那么和尚可否动念,想一块黄金出来好吗?”
圆澄禅师说:“我想好了。”
居士说:“既然想好了,请和尚拿出来让我们大家看一看吧!”
圆澄禅师闻言,便反问这位居士:“您是否曾在寂静的时候,心里浮现出所住的杭州城,有这样的经验吗?”
居士回答道:“有啊!”
圆澄禅师:“您在想的当下,杭州的亭台楼阁、人物街道,是否清楚的在眼前呢?”
居士说:“当然是啊!”
圆澄禅师便猛然向前一伸手,说:“那么,何不拿出来给山僧一看呢?”
居士一听,瞠目结舌地说:“话……是这样说没有错,可是想归想,要我拿出来,是万万不可能的呀!”
圆澄禅师笑笑说:“你既然拿不出来,又怎能叫我把黄金拿出来给你看呢?”
养心法语
佛法,有所谓的理与事。像心中拥有三千世界,或是将天地统统包容于一心中,此理就等于佛法所说的“一中有多,多即是一”。又如“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也是理,但是理不能废事,因此事相是事相,理与事不可混为一谈。
儒家有谓“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虽然看了、听了,但由于无心于万物,又能成就些什么呢?假如我们将智慧、慈悲及发心,用于建筑大楼上,那么这栋大楼不就有我们的智慧、发心吗?如果把它用在发明电脑、汽车……世间的万事万物上,那不就处处都有我们的心意识吗?
所以,心能贯穿时空、包容万有,即此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