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洞山良价禅师在云岩昙晟禅师的忌日设斋上供,有学僧看到了就问:
“请问您在云岩禅师那里,得到什么开悟的指示吗?”
“我虽曾在云岩恩师座下,但并未获得什么指示。”
“那么,为何设斋供奉他呢?”
“纵然不获指示,我也未敢违背他。”
“您最初不是参访南泉普愿禅师吗?为什么却为云岩禅师设斋呢?”
“我不是因尊重先师的道德、佛法才如此,而是敬重他不为我说破,单凭这一点,其恩德山高海深啊!”
学僧仍然很疑惑,又问:“您既然为他设斋,那么就是肯定云岩禅师的禅法了?”
良价禅师答道:“半肯半不肯。”
“一半肯定,一半不肯定?”学僧迷惑地喃喃自语。“为什么不全部肯定呢?”
良价禅师回答:“如果全部肯定,就辜负先师了。”
养心法语
良价禅师在云岩禅师座下参学多年之后,辞别恩师到他处行脚。临行前,因恩师的一句“只这是”而起疑情,但云岩禅师并未为他说破。直到有一天,良价禅师见到水中自己的影子才忽然大悟。所以,良价禅师在云岩禅师的忌辰,设斋祭拜,感谢老师当初没有为他说破,因此他才能睹影自悟。
修行,若全然依赖师长,将会失去自己;若没有指引,又何能因指见月?老师正如同指月的手指,所以说师资相助,这正是“半肯半不肯”的真意。
悟道,不求他人全为我说破,能自己把它找到,禅才为自己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