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岩头全奯禅师是德山宣鉴禅师的法嗣。
有一天,岩头走到方丈室,叩了叩门。
这时,德山禅师正在方丈室里打坐,听到叩门声,缓缓睁开眼来,望向站在门外的岩头,仍然不言不语。
岩头于是跨进门,开口便问:“和尚,您是圣?是凡?”
德山禅师手一挥,大喝一声:“去!”
岩头不再说什么,只是静静地向德山禅师礼拜,便转过身,走出了方丈室。
后来,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洞山良价禅师。良价禅师听了,赞赏地说:“除了岩头上座,我想应该没有人能承担吧!”
洞山良价禅师的这番评语后来传到了岩头耳边,他嗤之以鼻并说:“呵!良价这个老和尚,真是不识好歹,妄下断语,未免太低估我了!”
岩头摇摇头,接着又说:“良价这老和尚不知道我那个时候,是一手抬他,又一手按着他,就看他怎样喘气翻身!”
养心法语
岩头到方丈室参谒德山禅师,先敲门试探动静,再跨门而入,可是德山禅师始终不动如山,来个沉默不语。因此,岩头故意问他,是圣?是凡?这种对立式的问话,德山禅师听了,当然大喝一声:“去!”
岩头听到这一声“去”,立即向德山禅师顶礼,便退出了方丈室。
良价禅师得悉此事,赞叹岩头能可以直下承担,超越对待。哪知岩头反而说,这是为了让对方不能翻身,不能喘气,当下直接就是,不用妄自分别。言下之意,既无对待,何有赞许可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