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生活安乐,一般人以为吃得好、有钱花就是安乐。管子说:“衣食足而后知荣辱,仓廪实而后知礼仪。”诚然,礼仪兴奸佞才不生,才能国富而民生安乐。真正的安乐,除了物质,更重视精神的世界,心里满足,即使生活不富裕,也能像颜回一样安贫乐道。那么,与人相处时,要怎样才能安乐呢?
第一,忠诚可以处世
为人处世要有忠诚心,我们平时能真诚待人,而且忠心、实在,在处世上面,就能感动别人。如晋文公攻打原国,讲究诚信,使敌军主动投降;诸葛亮在祁山与魏军作战,信守承诺,使士卒主动回营,奋勇作战。忠诚不但让自己的道德进步,在处世上也能通达,自然就可以过得安乐了。
第二,庄敬可以避祸
为人庄重,自敬自爱,就能时时进步,如果一味地贪图安逸,只会一天比一天疏懒。当一个人处世谨慎,对人庄重、尊敬,不得罪他人,一些人事灾难,就不会降临到身上。
第三,宽恕可以延寿
一个洞明世事的人,凡事反躬自省,宽宏大量,得饶人处且饶人,自己也能泰然自在。古德常劝人,遇到逆境,要能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如此就可以免难延寿。人生之所以痛苦颠倒,常常是我执太强,不能放下,所以,做人不要太计较,以宽恕养量,才能培养恢宏的气度。
第四,信仰可以进德
信仰可以使生命扩大。信仰真理的力量,使人有更大的勇气;面对致命的打击,使人有宽宏的心量,包容世间的不平。许多佛教徒以慈悲喜舍的精神,为人服务,从中开发自己的佛性,进而解脱生死烦恼;他们在净化自己同时,也能增福进德呢。
古之贤臣,忠于国君,取信于人民,广受众人爱戴;古之君子,反求诸己,对人尊重,处世有度,仁爱乡里,所以贤名远播;有道之士,以信仰来修身进德。我们在为人处世上,要不断地自我惕励,才能有“增上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