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成之道(1 / 1)

每一个人的性格、能力,都有各自的特质与专长,甚至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懂得藏拙而不自暴其短,进而发挥自己有别于他人的特色,就能取长补短,出奇制胜,发挥相成的效果,而让自己在团体中有杰出的表现。所以,人要懂得相成之道,有四点意见:

第一,人拙心要巧

有的人外表看起来一副木讷、笨拙的样子,但即使真的笨拙也不要紧,只要心灵慧巧就好。比起有的人喜欢卖弄小聪明,反而让人看出他的肤浅、不实,这种人其实不名之为巧,而是拙。因为他浮而不实,反而被人看轻,让人瞧不起。所以,人的巧与拙,不一定从行为、能力上表现,重要的是心里要有智慧,要有慈悲、善良,尤其懂得善解人意,这才是真正的慧巧。

第二,人圆心要方

做人要懂得圆融,要面面俱到;如果一味地圆滑,没有是非、善恶,任人摆布,也是不对。佛教讲“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就是告诉我们,在真理之前要有不变的原则,但在人情世故上,不妨也要有随缘的个性。所以,做人做事方法要圆融,但心中不能没有原则;也就是说,大原则应该坚持,小地方则可以方便权宜行事,这就是“人圆心方”。

第三,人弱心要强

有的人个性柔弱,凡事不跟人争,遇事也总喜欢息事宁人,不和人计较。但是这样的人并不表示他没有用,也并非怕事,反而有很多外柔内刚的人,表面看起来是软弱了一点,但是他的心里很有原则、很有分寸,一旦他认定该怎么做,他就很坚持。这种“人弱心强”的人,他的心不容易受人动摇,这才是真正的坚强,才是真正强而有力的人。

第四,人愚心要明

有的人看起很愚笨、很鲁直,但其实他的心里对于是非、好坏、善恶、得失,他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点也不含糊。这种人深藏不露,其实才是真正的智者,也正是所谓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所以,做人“心明”最要紧。

人都希望做好人,好人怎么做法?有时候里外要有一点分别,不一定把智谋的一面强烈表现在外,也不必把执着的个性显露出来,能够“外拙内巧、外圆内方、外弱内强、外愚内明”,更能在人际之间任运悠游,此即懂得相成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