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是一种思想、一种信念,不是一句话而已,而是一种修行。修行并不是表相上的苦乐荣衰,而是在真参实学中,显发自性的光芒;在志行坚固中,流露悲愿的力量。修行之道很多,提供四点参考:
第一,见人善行多赞美
语言是人际沟通的重要工具,运用不当时却是伤人的武器,因此,学习说好话,以随喜赞叹来给人欢喜,也是一种修行。例如我们看到别人做了一件好事,要给他赞美;我们知道某人是好人,要给他歌颂,所以佛教有一个随喜功德的法门,我们要有一种随缘赞美的性格,这就是待人修己的第一修行。
第二,见人困惑指迷津
学佛并不一定要入山修行或施舍钱财,有时一句好话、一件善事、一个微笑,都能给我们的人生广结善缘,成就大好功德。例如看到有人一时愚痴、一时迷惑、一时想不开,我们要多方提醒他、开导他、鼓励他。不能见到人家迷惑,就不喜欢他、放弃他。学佛要有不舍任何一个众生的悲心,所以,见人困惑给他指点迷津,这是待人修己的第二重要修行。
第三,闻人称誉更奋勉
称、讥、毁、誉、利、衰、苦、乐,佛教称之为“八风”,也就是八种煽动人心的境界。做人被人毁谤固然应该自我反省,如果别人称赞我们,也要虚心检讨自己是否实至名归,所以不但要心存感谢,甚至要心怀惭愧,觉得自己还不足、自己还不能、自己还不够,因而更加地奋发、勤勉,如此才能受之无愧。
第四,闻人谤语要警惕
俗语说:“誉之所至,谤亦随之。”世间的好坏没有一定的标准,以伟人为例,有人奉为神明,有人视作魔鬼。甚至一个平凡的人,有人赞美、欣赏,也会有人批评、毁谤。被人毁谤,也不必生气,你把对方的批评毁谤当成是给自己的一个警惕,是给自己忏悔、消灾的机会,能够如此转念一想,就是最好的修行。
“修”是实践,有修的人生才会圆满,才会增加我们的福德因缘。修行非口号、形式,而是要将佛法运用到生活里,修行在生活中。
能用慈悲的语言度人、用慈悲的眼光待人、用慈悲的面孔对人、用慈悲的双手助人、用慈悲的心祝福人,生活中有佛法,才叫作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