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之道(1 / 1)

一个修行人,能够“身安”则自然“道隆”;社会上的士农工商,也要“安居”才能“乐业”。安居之道,就是一个人的身心能够安然自在地生活。如何才能“安居”呢,有四点意见:

第一,居安宁时能思危机

俗语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个人身处安乐之时,要想到如果临时发生意外,应如何应变;处于富贵之际,要防范万一陷入窘境时,该怎么办;处于得意的地位时,要做好一旦无常来时,失去地位了又该如何下台。《诗经·豳风》说:“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就是说明人要居安思危,则能有备无患。

第二,居福德时能虑远祸

人在顺境之中,不可仗恃福德深厚,而一味地安逸享乐,但看历史上的亡国之君,不都是在富贵荣华之中,因为不知“善始克终”而国破家亡的吗?贞观年间是唐朝极盛之期,当时魏征劝谏唐太宗说:“处高危则思谦降,临满盈则思挹损,遇逸乐则思撙节。”这都是说明,虽处于福德之中,但要常常提醒自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三,居丰饶时能济贫困

生活过得富裕丰饶,应该要懂得济急救贫。有的人对于行善助人,总是说:“等我再多存一点钱,再来布施。”这种人悭吝不舍,一辈子也不可能有钱布施,因为“待有余而后济人,必无济人之日”。所以,当我们现在有钱,生活犹有余裕,何不趁着行有余力去济贫救急呢?孟子说:“人皆有不忍之心。”救济贫困,也是慈悲心的长养。

第四,居高位时能念谦卑

《左传》云:“好在人上,莫能相下,虽其和也,犹相积恶,恶至无日矣!”一个居高位者,如果不能感念下属的辛劳,不能以谦让的态度与下属相处的话,其团体在表面上虽相安和睦,其实下属对上位者的怨怼已逐日积累,终有一天会遭人唾弃而众叛亲离。所以,居高位者,除了要以诚心善待下属外,还要做好无常一来,逊位之时的生活计划。

《孙子》说:“智者之虑,必杂利害。”一个有智慧的人,他所顾虑的事,必定不是单方面的,而是有利有弊的整体考量。所以,在胜算之间,他已预备好如果不幸败北的解决方案,如此即使失败了,也能有退路可走,这就是智者的“安居”之道。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