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人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处人不可太任己意,应洞悉人之常情。人都有希望被尊重、被了解、被赞美、被接受的天性,所以《佛光菜根谭》说:能以和蔼之容见人者,必得人和;能以谦逊之气处人者,必得人尊;能以恭敬之心待人者,必得人敬;能以赞美之言和人者,必得人缘。此外,关于处人之道,有四点意见:
第一,以温柔对待倔强
人有多种性格,有的人谦卑柔和,有的人狂妄刚强。宋朝克勤禅师说:“人大凡为善知识,应当慈悲柔和,善顺接物,以平等无争自处。”柔和是处事的良方,柔和能消灭嗔怒的烈火,当与人相处,有时对方很刚强,如果我也跟他强硬,就等于半斤八两;最好能以柔克刚,也就是:你对我无礼,我对你恭敬;你对我骄傲,我对你谦虚,此所谓柔能克刚也。“牙齿以坚硬易毁,故至人贵柔。”常以柔软沟通彼此,必能相融无碍。
第二,以宽容对待苛刻
《佛光菜根谭》说:“居心宽大,条条大道;待人刻薄,处处荆棘。”有的人生性尖锐,待人苛刻,凡事计较,丝毫不肯吃亏。面对这样的家人、朋友、同事,最好的办法就是以宽厚的心体谅他、包容他,因为宽容别人是和睦之道,宽容可以绝恩怨。所谓“做事要专,做人要宽”。能够用宽容的钥匙,打开褊狭的心扉,把身心安住在体谅上,世界会更宽广。
第三,以热情对待冷酷
现在是个重视色彩、声音的时代,人也要有表情、有声音、有动作,要像太阳一样散发光和热,带给人温暖。所以,平时对人要面带微笑,口中要常说爱语,尤其面对一些冷漠无情的人,更要展现阳光般的热情,去融化那冰雪般的冷酷。所谓“一心的专注可以开发潜能,一腔的热情可以化解冷漠”。一个能在大众中发挥热力的人,是最有智慧的人。
第四,以慈悲对待嗔厌
佛经云:“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嗔心一起,可以障蔽一个人的理智,如同乌云掩盖明月,又像野火,可以烧尽林木。嗔恚能坏人善事,能破坏感情,能引发祸患,能尽焚功德,因此,学道之人先须戒嗔,嗔心未断道休论。一个人嗔心太大,动不动就生气,动不动就讨厌这个、讨厌那个,自然容易树敌。
对于嗔心重的人,唯有用慈悲、忍耐来摄受他,慈悲大爱是永不战败的盾牌,做人应该以道理说服他人,更应该以慈悲折服敌对。
总之,处人要有和气,要有宽容,要有热情,要有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