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教我们修持生天的三福行,但也并不是叫我们都厌弃人间,遁逃到天堂。好比我们乘车从高雄到台北,虽然途经台中、新竹,但是不一定要下车停留,我们可以半路经过,直达台北。同样地,我们在人间修行,成佛证果前,也可往生至天堂,但是不一定要在天堂驻足。事实上,天堂虽然比人间享福千万倍,但是天道的众生只知耽逸于快乐,不能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等到福尽堕落,只有懊悔空叹,乐极生悲了。
人间虽然比天道苦,但是人间有比天堂优胜的地方。人间有记忆,记忆使我们记取痛苦的教训,珍惜甘甜的不易;人间有梵行,梵行使我们知道规范身心,净化三业;人间有勤劳,勤劳使我们不敢放逸,能够培福修慧;人间有勇猛,勇猛使我们能够积极精进,趋向佛道。因此人间虽然有些烦恼痛苦,但是这些磨难挫折却是成就甘露妙果的逆增上缘。人间的苦难能够磨练我们的心志,成为我们修道的净业,因此人间容易上进,天堂反而容易堕落,古德说:“人身难得。”人间比天堂可贵,实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上生天堂,固然是有些人梦寐以求的希望,但是佛教最终的目的是往生净土,并且进一步把人间美化成净土。净土和天堂相较之下,有三点优劣异同:
1.净土是上升而非退堕。从《阿弥陀经》可以了解,一旦往生西方极乐净土,都是阿鞞跋致、一生补处菩萨,再也不会退转。而天堂尚有五衰之相、三灾之难,仍然要堕入六道轮回,比不上净土的永生不坏,亘古不变。
2.净土是平等而非阶级。净土之中的诸佛菩萨、无量众生,平等一如毫无差别,不像天堂还有天帝、神将、眷属的阶级差异。
3.净土是进修而非完成。净土中可以慢慢再修行,莲增九品,花开见佛。不像天堂停顿安逸,不知精进。
今后我们的努力方向,除了要把生存的环境,庄严成为人间天堂、人间净土之外,更要进一步将内心净化成人间天堂、人间净土,从内心展现净土的清凉,让人间充满净土的极乐。慈悲是我们的天堂净土,智慧是我们的天堂净土,勤劳是我们的天堂净土,忍耐是我们的天堂净土,我们要发心建设人间天堂,成就人间净土。
1982年12月讲于彰化县政府大礼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