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吴先生被调到集团下属外地企业去做业务经理,他认为这是明升暗降。“为什么要调离我?”他认为肯定有人从中搞鬼,“是上司忌妒我的才干,怕我有一天抢了他的位置。”吴先生为此愤愤不平,他觉得自己受到了排挤。上司总是说他搞不好同事关系,给他安排工作时异议又很多。“我为什么要理那些人呢?”吴先生觉得自己从来就没有做错过。
“这口气怎么咽得下去!”吴先生向老板投诉,表达自己的不满,诉说自己的委屈,“我要让他吃不了兜着走!”吴先生恨恨地想。女朋友劝他不要这样做,他不听,她说他心理不正常,吴先生一下子火了:“我有什么问题,我看是你变心了!”这时他恍然想起,每次女朋友去单位,与那位上司之间好像都在眉来眼去。“对,他们一定是早商量好的,将我调走,这样他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勾搭在一起了!我和他们没完!”事实上,每位与吴先生交往的女孩子都曾被他怀疑过,不是怀疑人家不忠,就是怀疑人家另有目的,所以即便吴先生长相不错,工作也不错,但直到30多岁的年龄,还没有一个女孩子能够与之达到谈婚论嫁的程度。
吴先生这种状态已经持续很久了,那还是他上高中的时候,虽然成绩很好,但人缘却非常差。为什么呢?因为吴同学总是觉得自己胜人一筹,又觉得别人都在忌妒自己的才能。他觉得别人看自己的眼光都是异样的。同学们受不了他,疏远他,他更认定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他还爱顶撞老师,因为觉得老师有很多观点都是错误的,反而却来批评自己,他甚至认为老师都在忌妒自己。
这么多年,吴先生也没有一个真正长久的朋友,别人在与其短暂接触以后,都唯恐避之不及,吴先生也从不主动去与别人交往,他更乐于独处,那样似乎更安全。他怀疑一切,认为一切都隐藏着阴谋或者灰色地带。现在,他更是认为自己被人玩弄了,他恨这一切,同时他又认为,这是天妒英才。
猜疑是毫无根据地对一些自己并未完全了解的事情进行各种设想、猜测、主观加工,并对自己的“内心假定”信以为真。为什么会有猜疑心理呢?可以说,这也是人的一种本能。人类为了生存要抵制来自各方面的威胁,猜疑是人类为保护自己而做出的本能防御,从这个层面上讲,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某些时候产生猜疑心理,如果程度较轻,现实感和自我功能都很好,就不会对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然而,猜疑过度就是不自信、自卑的表现了,是防御心理的过度。这样的猜疑往往是对自己不利的、消极的。
吴先生的猜疑心理显然已经影响到了生活。他敏感多疑,对任何人都有很重的猜疑心,经常感到自己受到了别人的忌妒、陷害与攻击。从吴先生与女友的关系中也不难发现,他这个人虽然在一些方面也不失为强者,但总会无端自卑。对于吴先生来说,当前最重要的是认识到自身性格的缺陷及危害,提高自己对于社会和人际关系的认知,恢复交友活动,在交往中学会信任别人,逐渐消除自己的不安和多疑。
多疑的朋友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去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
1.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可以在心里默念:一个人多疑偏执,不利于人际交往,因为多疑偏执,就会听不进别人的任何意见,就会使别人感到自己难以接近。因为多疑偏执,即使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也会使别人在情感上难以接受,就有可能产生反面效果。所以务必要改掉多疑偏执的缺点,要谦和、平心静气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要积极地去倾听、思考别人的意见,这对自己总是有帮助的。不要总认为自己比别人都强,一山还有一山高这是事实。不要整天疑神疑鬼,不要觉得别人都是阴谋家,怎么可能所有人都针对你?如果我能用豁达、宽容的态度对待别人,相信别人也会这样对待我。
最好每天都默念一次,在大脑皮层兴奋性较低的早晨、午休或就寝前进行,坚持一段时间,偏执症状就会得到缓解,甚至有明显的改善。
2.学会用自我分析法分析自己的一些非理性的观念。
每当对别人出现敌意观念时,马上分析一下是不是被非正常情绪卷入了“敌对心理”的旋涡;每当对别人心生猜忌时,马上分析一下是不是自己被卷入了“信任危机”之中,尽量保持客观的判断。如果答案是确定的,就要提醒和警告自己:不要再沉浸于“自我信任”之中了,这个世界更多的还是好人,很多人都是可以信赖的,不应该对所有人心存怀疑,否则就会失去所有人的信任,就会毁掉自己的生活。这种自我分析非理性观念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阻止偏执行为,有时自己不知不觉表现了偏执行为,事后应抓紧分析当时的想法,找出当时的非理性观念,然后对自己作出警告,以防下次再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