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办学形式的发展演变(1 / 1)

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办学形式,函授教育、夜大学(业余)教育、成人脱产班、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远程教育等多种办学形式为成人学习者提供了多样性的选择。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不同办学形式逐渐发生变化,并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

(一)函授教育

函授教育是在职人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邮寄的教材,辅以校外函授辅导站组织系统的集中面授辅导和就地委托辅导的办学形式。函授教育以信函的方式开创了远程教育的先河。

函授教育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英国的大学推广运动。早期的函授教育并没有面授这一教学环节,直到20世纪20年代后才增加了面授教学。我国的函授教育肇始于20世纪初。1902年,蔡元培等人在上海成立了中国教育会,编教科书并以通信教授法刊行丛报,成为中国函授教育的起源。1914年,商务印书馆在我国创设了函授学社,成为我国最早的函授学校。1951年,中国人民大学创办了高等函授教育,新中国高等函授教育开始起步。其后,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财经学院等开展了高等师范函授教育、高等财经函授教育,后来逐步扩大到理、工、农、医、文、财经、政法、师范和体育等各类高等学校。

函授教育是我国开展历史最为悠久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形式,曾为学历补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高校继续教育办学类型的多样化和普通高等教育的持续扩招,尤其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继续教育领域中的广泛运用以及由此产生的新型继续教育办学形式,作为第一代远程教育的函授教育目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发展困境,突出表现在:函授教育近年在生源的竞争、资源的多样化、教育模式和教学手段的变化、师资的紧缺、工学矛盾等方面较之现代远程教育面临更多的难题,局限性日益突出。

(二)夜大学(业余)教育

夜大学教育是为解决我国高等教育人才断层的问题应运而生的,是在职从业人员利用夜晚、周末、假期等业余时间在高校内部接受教育,以面授为主、自学为辅的一种办学形式。

中国夜大学的办学历史要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夜大学正式招生,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最早举办的一所夜大学。1953年,夜大学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期间,夜大学教育曾经一度全部停办,1973年后个别高校开始恢复夜大学办学。“**”结束以后,夜大学教育逐步恢复。

夜大学的学生要通过全国统一的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录取。近年来,在普通高等教育扩招的形势下,夜大学教育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发展增幅减小。甚至出现了部分高校与社会机构合作、办学地点迁至校外甚至外地的现象,给夜大学教育的教学质量和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

(三)成人脱产班

成人脱产班是从1993年开始的高校学历继续教育形式,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举办的一种学历教育形式。成人脱产班的学生也通过全国统一的成人高考入学,主要对象为高考落榜生以及部分从业人员,在校内进行脱产全日制学习,在管理模式、教学管理、校园文化等方面与高校普通全日制教育相近。

2007年,教育部停止了直属高校成人脱产班,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都停止了成人脱产班招生。目前只有独立设置成人高校可按一定招生计划举办成人脱产班。

(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是我国高等教育基本制度之一,是以个人自学为主、社会助学和国家统一考试相结合的一种高等教育形式。学习者根据国家规定的专业教学大纲和拟定的课程计划,自主学习,按时参加考试;在通过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课程的考试后,就可以获得相应专业的学历证书。

1978年2月,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建立适当的考核制度,业余学习的人们经过考核,证明达到高等学校毕业生同等水准的,就应该在使用上同等对待。这是关于自学考试制度在政府文件中的最早萌芽。此后教育部专门对此进行调研,并在1978年4月起草了《关于建立业余学习高等学校专业考核制度的初步意见》,并在当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征求意见。1980年10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颁发《关于建立高等教育自学考核制度的决定》,并于11月成立了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北京市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在全国率先建立。

1981年1月,国务院批准了教育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行办法》,并在北京、上海、天津进行试点。这标志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在全国的正式确立。1983年5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同意逐步在全国推广,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由试点阶段进入推广阶段。1988年3月,国务院颁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

为满足广大考生的学习需求,一部分承担自考助学的院校和机构在20世纪末开始举办脱产形式的助学班。2007年,教育部要求直属高校停止举办自考助学脱产班。2008年,教育部停止了所有普通高等学校的自考助学脱产班。

30多年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把个人自学、社会助学与国家考试有机结合,充分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形成了个人通过自主学习获得高等教育学历文凭的育人模式,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

(五)现代远程教育

普通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又称网络教育)是普通高校继续教育领域起步最晚但发展速度最快的办学形式。现代远程教育是相对于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等传统远程教育形式的新型远程教育形式,它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探索构建基于数字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现代远程教育具有多种实践形式,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领域被广泛运用。

普通高校现代远程教育缘起于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程,从1999年第一批试点工作启动,普通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发展已有20年时间。如今普通高校现代远程教育主要面向广大在职从业人员,开展以成人继续教育为主的学历和非学历教育,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高层次专业人才,办学层次主要为高起本、专升本和高起专。在试点之初,对于普通高校现代远程教育的办学定位并没有完全集中于在职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所以有部分高校以远程教育形式招收了一些全日制的在校生。2002年7月,教育部先后以司函、部文的形式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思路,调整2002年秋季招生计划的紧急通知》《关于加强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尽可能减少招收全日制高中起点普通高教本专科学生的数量”以及“要减少并停止招收全日制高中起点普通本专科网络教育学生”的要求。经过调整,普通高校现代远程教育的办学定位转向了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