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农村综合改革与农民教育(1 / 1)

早在1949年12月,教育部就发布了关于开展当年冬学工作的指示,继承解放区的冬学工作经验,利用冬季农闲时间对农村广大干部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知识水平,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建设。此后,国家出台了系列政策,推动农民教育发展。至1965年,全国农业中学、职业中学猛增到6万多所,掀起农民教育发展**。

“**”时期,农民教育受到严重破坏。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全国的工作重点开始转向经济建设,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也随之展开。随着农业的全面恢复和发展,农村成人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1978年,国务院发出《关于扫除文盲的指示》,提出要在大力普及小学教育的同时,继续开展扫盲教育。1982年,农牧渔业部印发《关于加强农民技术教育的通知》;同年,教育部印发《县办农民技术学校暂行办法》;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革农村学校教育若干问题的通知》;1988年,国家教委、农业部联合下发《关于改革农村广播电视学校管理体制及有关问题的意见》;1990年,国家教委印发《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工作指导纲要(试行)》。这些政策的制定与出台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成人教育发展。1992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实行农科教结合,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通知》,提出实行农科教结合,即在政府统筹协调下,使农、科、教等各有关方面形成强大合力,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以推广先进农业科学技术为动力,以加强农村教育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和适用技术培训为基础,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振兴。1995年,国家教委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提出了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主要任务。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农村成人教育已经由单纯的扫盲发展成为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教育和社会文化生活教育。

进入21世纪,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发生转变,农民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在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新型职业农民正在形成。为此,国家加强了对农村成人教育改革发展政策的制定。200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中等职业学校面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通知》。2002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成人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十五”期间,力争年培训农村劳动力达到1.5亿人次,使全国农村劳动力的年培训率提高到35%以上,其中乡镇企业职工年培训率提高到40%以上,每年为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800万农村劳动力提供转移前培训,对农村新增劳动力普遍进行就业前培训。2003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同年,农业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制定颁布了《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明确了农民工培训的任务目标以及保障举措等。200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的意见》,提出“2005—2007年,要在现有培训规模的基础上,努力扩大培训规模。全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人数逐年增长1 500万人以上,农民培训率逐年增长5个百分点以上,争取到2007年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人数达到1亿人次,农村劳动力年培训率达到35%以上,每个农户有一个劳动力通过培训掌握1~2项实用技术,农民家庭人均收入有明显提高,促进贫困农户摆脱贫困”。2006年,农业部、财政部印发《关于组织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通知》。2008年,国务院下发《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着重提出搞好农民工就业服务和培训。2008年,中共中央公布《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改革开放40年来,农村成人教育政策制度进一步健全、体系进一步完善、开展力度进一步加强,已成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