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度的建立与发展(1 / 1)

作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展示、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交流、职业教育教学效果检验、职业院校学生职业发展的平台,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带来的影响正在不断扩大,大赛本身制度的完善与内涵的发展对职业教育内涵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大赛制度的规范与完善能使其得到更有序、良性的发展,充分发挥自身功能,使其成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助推器和质量评价的标尺。

2008年,大赛筹备工作确立了大赛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大赛坚持“政府统筹、企业支持、院校参与”的原则,在政府部门的领导和统筹协调下,调动和发挥相关企业支持大赛的积极性;坚持“重在参与、重在学习、重在提高”的原则,对广大职业院校学生积极参与大赛进行广泛动员;“公平、公正”的原则要求所有裁判人员严格按照比赛裁判和评分规则,秉公办事,公正严明,确保大赛顺利举行。大赛建立了组织机构,明确各方职责分工,确定了大赛的总体方案,印发了大赛突发事件紧急处理预案、仲裁工作规则、奖项设立方案和赞助商奖励优惠政策等文件,建立起了大赛服务支持体系,建立了200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专家技术咨询委员会等。

2009年,大赛成立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织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聘请各个行业中比较知名的专家担任技能竞赛的裁判,增设了企业特别贡献奖。

2010年,大赛在制度建设方面更加完善。一是完善了相关组织机构,扩充了大赛组织协调委员会。二是人才招聘组在企业选择、聘用薪酬等方面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建立和完善了大赛人才选拔机制。三是加强了与相关部委的沟通,教育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了《关于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选手职业资格证书颁发问题的通知》,大赛有10个项目的部分获奖人员直接获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目前,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经持续开展了10年。从2008年第一届大赛开始,到2017年的第十届大赛,联合举办单位从11个部门增加到37个,参赛选手从2500人增加到1.39万人,赛项从30个增加到90多个,从2012年开始设立10个分赛区到2017年设立19个分赛区,基本建立起人人参与、专业覆盖、层层选拔的赛事体系。“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成为引导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制度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