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1 / 1)

2006年11月,《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指出:“对需求量大、覆盖面广的专业,中央财政安排经费支持研制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主要内容包括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精品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验实训、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要素,以规范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共享优质教学资源;针对职业岗位要求,强化就业能力培养,为实施‘双证书’制度构建专业认证体系;开放教学资源环境,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搭建公共平台。”2007年11月,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作协作委员会开始牵头开展资源库建设工作。教育部文件提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选择与国家产业规划及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布点量大的专业,建设50个左右代表国家水平、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标志性、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解决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共性需求,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带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整体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教学资源库项目旨在通过建设若干示范专业,形成共享型教学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具有示范性的专业教学模式,带动专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高速铁道技术、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园林技术、畜牧兽医、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建设的成绩显著,专业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在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发展改革方面,为适应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要求,2010年,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把提升中职教育信息化能力作为十大行动计划之一。同年,全国中职学校管理信息标准、中职校园网建设标准公布。2011年,教育部启动“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共有400多所中职学校参与建设,形成了80多个数字化资源开发项目。

2012年5月,《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出台,文件提出把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作为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的关键基础和战略支撑,以先进教育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以信息化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同年12月,教育部在南京召开全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提出在“十二五”期间,职业院校要配备够用适用的计算机及配套设备设施;90%的职业院校建成运行流畅、功能齐全的校园网,信息技术能够支撑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科研等各种应用;85%的职业院校按标准建成数字校园;90%的成人学校及其他职业培训机构实现网络宽带接入;建成国家职业教育数字化信息资源库,不断完善各级职业教育网络学习平台;建成全国职业教育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职业教育信息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按照会议提出的工作部署,各地加紧实施,在增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开发职业教育数字化优质信息资源、提高职业教育电子政务应用能力、加快建设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等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央财政投入建设资金超3.1亿元,共开发建设了56个学生需求量大、专业分布面广、行业企业急需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涉及18个专业大类,27个项目已通过验收,共有532所高职院校、851家行业企业参与建设,建成各类多媒体资源超30.2万条,注册学员超38万人,累计访问量超过7000万人次。[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