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职业院校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逐渐走向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利用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适当安排学生在生产岗位上工作,提高学生对生产岗位与社会的适应能力,由学校、社会、学生共同参与。实践中,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各职业院校不断创新工学结合的具体模式。
2003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指出:“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要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办学模式,把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教学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在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实行灵活的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方便学生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城乡分段和职前职后分段完成学业。”2003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通知》指出,要建立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有效加强相关职业院校与各地推荐的1400多个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不断加强基地建设,扩大基地培养培训能力。
2004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推动产教结合,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优化教学与训练环节,强化职业能力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实训时间应不少于半年,中等职业教育应为半年至一年。”
2005年,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强调要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和重点。《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建立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在部分职业院校中开展学生通过半工半读实现免费接受职业教育的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
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教育与经济、学校与企业、读书与劳作的有机结合,是加快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学生、企业和学校三方共赢的有效途径。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整体改革。《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强调,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带有方向性的关键问题,要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由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转变。
2008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发布,提出在中职学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2010年12月,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会议按照当时刚刚闭幕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对以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主要内容的中职教育教学改革做出了进一步规划和部署。经过持续推动,全国涌现出生产教学一体化、订单式培养、集团化办学、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等一批充分体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作为培养方的职业学校与作为用人方的企事业单位,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利用双方资源充分合作,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用人单位进行教学、实习,培养过程中企业参与培养质量评估,学生毕业后企业按照协议约定安排学生就业。[5]其实质就是通过校企双方联合办班,签订合作“订单”,构建起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更加紧密的互联互动关系,解决学生在校学习的职业针对性、技术应用性以及就业等方面的问题。
2.“集团化”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加强校企合作,优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以国家级示范型职业院校为龙头,以专业为纽带,吸纳开设相同(或相近)专业的职业院校以及相关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参加,采取行业或区域等联合形式,构成非法人组织。[6]职教集团在自愿和互惠互利原则下,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是实现集团主体在设备、师资、技术、信息、就业等方面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效能的人才培养模式。
3.“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
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探索中,海南省曾摸索出了一条“1+1+1(县级职教中心+示范性中职学校+企业)”三段式的培养模式,即第一年学生在市县职校打基础,学习文化知识;第二年利用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或省示范中职学校师资和教学设备的优势,采取“以城带乡”联合办学的方式,让学生到省会学校学习专业理论,强化技能训练;第三年利用省会示范中职学校与各企业单位的人才优势,让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毕业后由城市学校推荐就业。
总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但随着我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逐步深入,还需要结合时代特点和地方实际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创新,逐步建立起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