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海格致中学的探索[13](1 / 1)

2010年9月,上海格致中学成立了基于数据库和网络技术的学生综合素养评价工作组。2011年3月,工作组在高二确定了两个试点班级,以完善相关评价指标和评价实施流程,先后进行了3轮测试。其中一个班为理科班,学生学科竞赛和学业成绩优异,以此班为试点对象,意在对评价系统指标的权重进行修订。另一个班为学校的创新素养试点班,以此班为试点对象,意在对评价系统的各项指标进行测试。

在试点过程的第一轮中,学生和班主任反馈的信息主要集中在评价指标的完善方面。多数学生认为,既然是综合评价,就应该涵盖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不是仅仅集中在学习评价上。例如,积极参与志愿活动的学生及动手能力、小课题研究能力强的学生都应该获得积极的评价。此外,许多学生建议,评价应该由学生自主评价,或者是生生互评、教师认定。还有的学生认为,评价结果应该有限度地开放,不能不经过学生本人的许可任意公开,学校要保护学生的隐私权。

综合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格致中学进一步明确了学生综合素养评价的4个原则:一是注重质量、兼顾数量,即关注学生参与项目的质量,同时兼顾学生参与项目的数量。例如,对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评价,一个参与管理的社团骨干的分值与参与三四项社团活动的普通成员的分值大体相当。二是动态跟踪、合理奖惩,系统对学生3年的成长实施动态管理,学校根据学生每一学期相关项目成绩起伏的程度给予奖励或惩罚。例如,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的分值上升幅度超过5个排名,学校给予奖励;若下降幅度超过5个排名,学校给予惩罚。三是开放权限,自主评分,即除学业成绩以外的所有内容都由学生上传,系统自动评分,实现学生的自主参与和自我管理;同时,为确保评分真实有效,学校设立了管理审核机制,由学校管理审核小组进行审核和反馈。四是标准统一、全程有效,即对学生3年6个学期的综合素养分采取统一的标准进行全程管理。例如,对创新素养、道德素养、学业成绩等所有内容的分值根据统一的标准进行转换,计入总分,以避免出现不同年级、不同科目分值差异的情况。

如何将学生的综合素养评价恰当地赋分,是学校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为此,学校将学生的综合素养归为3类信息:一是调用类信息,主要是学业成绩数据、体育成绩等。该类信息以调用学生学期总评为数据基础,学校通过自主开发的分值标准化软件,将学业分值标准化。二是统一输入类信息。以营养评价指数为例,该数据由学校卫生室每学期统一测定输入。评价内容主要是身高和体重的比值数,以营养指数为评价标准,分为重度、中度、轻度、正常、超重、肥胖6个指标,分别赋予不同的分值。三是学生自填类信息,如主题教育、社团活动等。学校将学生参与该类活动的角色分为骨干和参与,通过权重系数和质量系数,实现分值标准化。

为了及时了解学生动态,系统设置了即时反馈程序。管理员在审核信息后,对学生上传的各类信息及时反馈,特别是对没有通过审核的信息及时给予反馈意见,以便学生及时修改和完善。管理员通过系统定期发布相关信息,指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管理和评价。

经过梳理,学校确定了综合素养评价的5项核心指标。

道德操行素养评价:主要由学生基本素质的监控与评价、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监控与评价、班级日常管理的监控与评价3部分构成。

学习研究素养评价:指在学能素养评价小组指导下,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监控与评价。具体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健身运动素养评价: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学生的体能素质和生理素质两方面进行监控与评价。

心理心智素养评价:一是通过相关心理测试量表(如SCL-90、16PF等),对全体学生进行测试,建立心理档案。二是通过高中生涯发展教育系统为学生提供生涯辅导,培养学生的规划意识。三是通过各种活动,关注学生情感、态度、自我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发现和发展多方面的潜能。

创新实践素养评价:从创新素养、个性特长、课题研究能力3个方面进行全面监控与评价。创新实践素养不仅包括创新实践能力,更包括强烈的创造**、探索欲、求知欲、好奇心、进取心、自信心等心理品质,也包括具有远大的理想、不畏艰险的勇气、锲而不舍的意志等非智力因素。通过对个性特长的监控与评价,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从2011年9月起,学校开始在高一和高二年级全面推进综合素养评价,进入第二轮实施和调整阶段。在这一阶段,格致中学用“五能雷达图”,深化评价内涵,实施动态跟踪。

基于综合试点班级反馈的信息,学校对原评价进行了3个方面的调整。一是在评价名称方面,在面向学生和家长时,将学术味较浓的“综合素养评价”调整为“学生成长档案”,便于学生和家长理解。二是在评价指标方面,对一些重复或不合理的二级指标进行删减,同时增加了部分新的测评指标。例如:将道德操行素养中的“教师评语”改为“品德修养”,将“主题班会”改为“主题教育”,在健身运动素养中增加了“运动技能”,在心理心智素养中增加了“生涯规划与期望”,在创新实践素养中增加了“特长申报”。同时对相关指标的权重进行了调整。三是在评价流程方面,原评价中只设置了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和学校审核3个环节。其中学校审核这一环节由德育处、教导处等中层处室操作,而中层处室并不直接面对学生,在审核相关信息时有流于形式之弊,因此修改后增加了班主任审核的环节。班主任更了解学生,对学生的自评信息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审核。

通过动态跟踪学生3年的过程性评价,学校发现该系统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导向性作用显著。系统中的“五能雷达图”形象、直观地展现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不同的雷达图反映了不同类型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的学生综合素养发展全面,这种类型的学生在学校“五能”评价中名列前茅,其中社团活动、课题研究、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等方面都很突出,是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但有的学生在学能方面突出,但是其他素养表现一般,如果仅仅按照学业成绩排名,则他们表现优异。但如果按照学校“五能”评价的标准,则他们表现一般,特别是创新素养和道德素养得分较低。

“五能”评价能够对学生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在发现自己的问题后,根据“五能”评价的要求,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以实现全面、均衡的发展。有的学生是创能突出的学生。这种类型的学生特指那些在年级里学业成绩一般,但创新素养突出的学生。按照传统的评价方式,这类学生常常被归为不受欢迎的“后进生”。但有的学生特别爱好发明创造,参与多项市区级科技创新大赛,并多次获奖,动手能力特别强,创作了多项科技作品,如一名同学发明的“折叠桌”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他还与班级同学一起设计并制作了以发光二极管为主要材料的班牌。

自2012年9月起,学校所有在校生全部进入综合素养评价系统。通过对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的研究,教师和学生逐渐改变了分数唯上的观念。学生积极上传各类信息,主动进行自评;教师及时关注学生的动态,给予学生指导。一些曾经的“后进生”在各类自主评价过程中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凸显了闪光点,在师生互动中不断增强信心,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五能雷达图”为教师、学生、家长提供了一份形象和直观的综合素养成果图。

但是,一张图是否真的能够反映学生发展的全部信息?许多高三学生反映,高一、高二时获得的雷达图过于浓缩,不便于提取诸多有用的信息,如果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直接查看具体信息就好了。

针对这个问题,学校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在“五能雷达图”的基础上,增加了“学生成长树”这一更加直观的呈现方式,实现了学生评价结果呈现的多元化。“学生成长树”由5部分组成,5个枝干代表评价的5个一级指标,枝干下的树叶和果实呈现学生成长的具体信息。五颜六色的树叶和果实表示经过审核的有效信息。其中树叶表示经过标准化处理的一般信息,果实表示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高质量信息,一个果实相当于5片树叶。当鼠标移动到枝干、果实和树叶上时,相关的评价内容概要就会呈现出来。这种呈现方式,更加直观、形象、具体。

“学生成长树”将学生一个学期所有自主评价的结果都在一幅动态的多媒体图中呈现了出来。学生只要移动鼠标,就能在一幅图中获得所有有用的信息。同时,硕果累累、枝繁叶茂的图景也让学生有了不断努力的**。

格致中学“‘五能’学生综合素养评价和保障体系”实施近5年,先后有4届共计1800余名学生实践应用。这些学生自主上传的信息量超过5万条,涵盖了学生在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忠实记录了学生成长的点点滴滴。对学生而言,评价系统就是一份最好的高中生活成长档案。这份电子档案,将一直保留在格致中学,随时供学生本人和家人查阅。对教师而言,客观、全面的评价能够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对家长而言,这是一份活生生的成长记录,是最好的纪念。对学校而言,通过评价系统,不仅能够全面、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更能够通过学生的成长客观评估教师的教育教学成果。虽然学校的尝试还在不断进行,学校的实践还在不断完善,但学校的成果已经初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