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广西、云南、甘肃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实验(1 / 1)

(一)广西壮族自治区

2011年12月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发布《关于开展特色普通高中试点工作的通知》,将学校特色定位在艺术生培养、体育生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以及外语教学等人才培养目标方面。

试点工作实施步骤:学校申报、审核评估确定具备试点资格学校、论证立项、过程指导、评估验收、合格命名“广西特色普通高中学校”、总结推广。至2020年,全自治区各市全部实现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目标,建成30所左右特色普通高中学校。对于试点的特色普通高中学校,各教育行政部门给予一定的政策、资金、专家、培训等方面的支持,各试点学校之间加强沟通交流,共同研讨特色学校建设思路与做法。

该文件指出,综合高中试点学校主要探索以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联合举办综合高中班,或普通高中举办综合高中班的办学模式。

综合高中组织教学以普通高中文化基础知识课程为主,学制的第二年增设中等职业教育的相关专业课程,第三年根据学生本人发展意愿,分别编入普通高中班或中等职业教育班继续学习。高中毕业会考成绩合格或中等职业专业课程考试成绩合格的毕业生,可获取普通高中毕业证书或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

2012年3月3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发布《关于公布自治区特色普通高中、综合高中立项建设学校名单的通知》,确定南宁市第五中学等22所学校为自治区首批特色普通高中立项建设学校,确定柳城实验高级中学等6所学校为自治区首批示范性综合高中立项建设学校。其中,“创新人才培养”特色高中立项建设学校有广西大学附中、广西师大附中、桂林一中3所。

(二)云南省

2013年9月,云南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印发云南省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有关事项的通知》[14]指出,力争用5年的时间创建一批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初步形成普通高中多样化办学基本模式,使普通高中更加规范、更赋质量、更具特色的发展。

其指导思想是以校本课程建设为基础,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特色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多元发展为根本,以进一步推进普通高中高质量有特色发展为目标,立足该省和学校实际,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积极探索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之路。

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的三个基本原则:统筹规划、分类推进、政策支持。其中分类推进原则,鼓励各地各校根据不同的办学基础与条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紧密结合实际,充分考虑自身能力,量力而行,做到一校一方案、一校一路径、一校一评价。在此基础上以点带面,先开展项目后推广。

云南省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的保障措施,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形成“省级统筹规划,市县科学管理,社会有效参与,学校自主发展”的普通高中管理格局。

二是对项目学校给予“以奖代补”资金支持。省级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每年从普通高中建设专项经费中安排部分资金用于特色化学校的创建。特色化学校的创建采用省州(市)共建的方式,省级财政对立项的学校一次性给予奖补,州市财政和教育部门也应按照1∶1的资金给予奖补。省级奖补资金,学校项目通过省级评定后即可下达,州市资金待通过省州市两级教育部门项目验收合格后方可下达。

三是优化课程设置。省教育厅搭建了普通高中选修课网络课堂平台,逐步构建具有云南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选修课网络课程资源库,免费为全省普通高中提供多样化的优质网络选修课程。

四是改革学分管理制度。在选修学分的课程设置上,充分发挥学校的自主权。经省教育厅认定的特色学校,在学生按要求完成必修的116分的基础上,由学校根据特色情况安排选修课程,完成144分及以上的总学分要求。

五是健全评价体系。建立、完善普通高中发展性、多样化评价机制,通过细化指标和调整权重来增加学校特色发展的动力。建立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个性发展为价值取向的学校以及教师、学生多元评价体系;积极探索社会评价在推进普通高中发展中的作用,努力形成政府、专家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

文件中的附件《云南省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实验学校创建标准(试行)》将指标分为一级指标(A)和二级指标(B),而且根据达标要求,又将对二级指标的评估结果分为A级和B级,并且指出创建标准二级指标中有6项及以上指标(含6项)为B级的学校,不宜申报。另外,在达标(A级)要求,即三级指标中所列出的各要素中,如果有一项未达要求的将失去A级学校资格,降为B级学校。

2013年10月30日,云南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公布首批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实验学校名单的通知》,经过专家对89所申报学校的评审评议,确定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25所学校为首批云南省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实验学校建设单位,并给予每所学校20万元的项目创建奖补经费。首批学校名单如下表。

表6-17 云南省首批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实验学校名单

续表

(三)甘肃省

2013年11月,甘肃省教育厅发布《甘肃省创建省级普通高中特色实验学校指导意见(试行)》等相关配套文件的通知,文件指出,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主要通过办学体制机制多样化、办学模式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课程建设多样化、资源开发多样化、评价方式多样化、队伍建设多样化等多种途径与方法来实现。其核心和载体是选择性与多样化的课程,着力点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普通高中特色实验学校建设要遵循四项原则:优质性、校本性、全体性和长期性。

各级政府要落实投入责任,加大保障力度,确保特色实验学校建设政策、经费、师资配备等保障到位,积极探索建立适应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要求的经费拨款机制,切实提高保障水平;新增高中教育经费要重点投向学校特色发展、高中课程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

文件要求要认真研制本地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建设规划,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制订工作方案,明确发展目标,切实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要把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作为评价地方政府高中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甘肃省教育厅成立特色实验学校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日常的管理工作;由省教科所成立特色实验学校专业指导组,负责普通高中特色实验学校发展问题的专门研究,为特色实验学校建设提供指导和专业支持。

文件对特色实验学校的审批与批复,职责、组织与管理和检查与验收进行了说明和规定,指出创建特色实验学校的操作程序,由学校自主申报,市(州)、县(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推荐,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进行考察、评审,最终经省教育厅审批确定。文件还把省级特色实验学校的评估分为办学理念和方向、学校特色课程、育人模式、条件保障、办学绩效、评估与评价6个维度,13项内容。

2014年3月,甘肃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创建甘肃省普通高中特色实验学校的补充通知(附申报学校名单)》中公布了省普通高中特色实验学校申报名单,共计115所。下面我们在此分地区将学校名称和学校设计的特色建设方向情况汇总如下。

酒泉6所:酒泉中学(学校管理)、酒泉市一中(艺体教育)、敦煌中学(校本特色课程)、酒泉实验中学(课程建设)、玉门油田一中(英语实验)、酒泉肃州中学(学生自主管理、艺体教育)。

临夏6所:临夏中学(民族团结教育实验)、和政中学(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高中教学方式与方法变革)、积石中学(课程建设)、临夏回中(特色化课程)、永靖中学(课程建设)、永靖移民中学(课程建设)。

金昌4所:金昌一中(活化课堂、突出个性)、金昌二中(课程建设)、金川公司一中(学校管理)、金川公司二中(艺体教育)。

张掖9所:张掖中学(人文情怀,卓越教育)、张掖二中(文化建设)、张掖天一中学(艺术教育)、张掖实验中学(艺体教育)、民乐一中(课程建设)、高台一中(红色德育与体艺)、临泽一中(文化建设)、山丹一中(管理绩效型)、肃南一中(文化建设)。

陇南8所:陇南市一中(德育)、西和一中(校本课程开发)、武都二中(体育艺术类)、武都两水中学(艺体)、成县一中(课程建设)、文县一中(课程建设)、礼县一中(理工、艺体类)、礼县实验中学(乡土文化类)。

兰州16所:兰州二中(人生规划生涯发展指导教育)、兰州六中(体育)、兰州二十七中(人文与科技教育)、兰州三十三中(德育)、兰州五十三中(美术教育)、五十八中(炼一)(培养模式)、五十九中(炼二)(科学与人文并重,主张个性,接轨国际)、六十一中(化一)(课程建设、学校管理)、六十三中(化三)(科技创新教育)、兰州西北中学(课程建设)、兰州五十五中(课程建设)、永登一中(愉悦教育)、皋兰一中(课程建设)、恩玲中学(德育)、兰州新区舟曲中学(民族团结教育)、新亚中学(美术、播音、编导)。

定西8所:定西一中(德育引领,多元发展)、陇西文峰中学(德育引领,多元发展)、陇西一中(博雅教育)、陇西二中(艺体)、临洮二中(德智并重,艺体双飞)、通渭一中(多元化校本课程开发)、岷县一中(学生自主教育)、岷县岷州中学(信念成就教育)。

嘉峪关3所:嘉峪关一中(奥林匹克教育、心理教育和科学精神培养)、嘉峪关二中(艺体教育)、酒钢三中(外语教育)。

甘南5所:合作二中(艺体教育)、舟曲一中(德育)、卓尼藏族中学(课程建设)、卓尼柳林中学(寄宿制管理)、迭部藏族中学(藏族人文)。

平凉8所:平凉一中(校本科研)、平凉二中(校本教研、精细化管理)、静宁一中(课程体系建设)、庄浪一中(校园文化——书香校园)、庄浪四中(艺体教育与实验教育)、华亭一中(课程建设)、泾川一中(文理兼修、以文见长)、灵台一中(德育课程化、学习自主化、发展个性化)。

武威7所:武威十八中(艺术教育)、武威一中(艺术教育、校园文化)、武威二中(德育)、武威铁路中学(艺术教育)、民勤一中(走读班教学)、民勤四中(德育)、武威八中(课程建设)。

白银10所:白银实验中学(课程设置多样化)、会宁一中(科技教育和德育)、白银一中(课程设置多样化)、白银八中(科技教育)、靖远一中(德育:山品文化建设)、平川中恒学校(办学体制、德育)、白银艺术中学(体育艺术教育)、白银十中(以“责任”为核心的文化引领)、会宁二中(本色语文教学)、会宁三中(体育教育)。

庆阳13所:庆阳一中(课程多样化)、庆阳六中(课程建设)、庆阳四中(体育、艺术特色课,德育生活化)、陇东中学(文化建设)、宁县一中(特色课程建设)、宁县二中(人文类)、镇原中学(评价方式多样化)、屯字中学(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合水一中(“生本教育”特色实验校)、正宁一中(评价改革)、正宁三中(美术体育特长培养及校本课程)、环县二中(体育艺术类)、环县五中(新生态教育)。

天水10所:天水一中(科学人文类)、天水三中(课程建设)、天水二中(和谐教育)、天水九中(人文教育)、秦安一中(课程特色)、甘谷一中(课程建设)、甘谷二中(德育)、武山一中(课程建设)、清水一中(传承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张家川一中(红色教育)。

教育厅直属2所:兰州一中(传统文化、课程建设、校本教研)、西北师大附中(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除了创建省级普通高中特色实验学校项目之外,甘肃省还开展了“科技创新实验学校”项目。

2013年12月,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科学技术厅、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组织评选,共选出“科技创新实验学校”100所。其中包括15所高中学校,初中25所,小学60所。15所高中学校名单如下。

兰州市第三十三中学、兰州市第六十一中学、兰州市第五十一中学、嘉峪关市第一中学、金昌市第一中学、白银市会宁县第一中学、天水市第一中学、酒泉中学、张掖中学、武威第二中学、平凉市第二中学、灵台县第一中学、定西市临洮中学、定西市陇西县第一中学、临夏州回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