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实验(1 / 1)

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改革实验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得到了积极响应。

2011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下发《自治区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改革试点方案》,通过改革现有普通高中课程结构、教学方式、管理模式和评价标准,推动不同层次的普通高中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实现培养目标和课程的多样化。根据文件,自治区教育厅将评选出15—20所普通高中学校作为改革试点学校,并指导每所学校制订出单独的课程计划,力争在选修课程中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计划要求每一所学校研究制定2011年至2014年课程方案,鼓励学校开展国家课程校本化尝试,适当增加地方教育背景,多种形式呈现教学内容。

自治区教育厅计划对试点学校实施校本课程的50—60名教师进行培训。此外还将每年组织一次试点学校的经验交流活动,帮助学校凝聚办学特色。通过改革试点,将逐步建立多样化发展普通高中教育的体制机制,使普通高中能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更多高素质的、有特长或专长的多样化的生源。同时,也为当地培养出更多有一技之长的普通高中毕业生。逐步形成普通高中教育灵活多样、学校特色鲜明的新格局。

自治区教育厅要求,试点学校要有自己的办学定位,每所学校都要有鲜明的特色,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多层次的培养目标,从而提高高中毕业生的整体质量,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身体素质、实践能力、劳动与生活技能等都有明显提高。

自治区教育厅组织学校开发出一批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普通高中学校校本课程,增加学校课程与地方经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校开展对校本课程的师资培训,建立起与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相适应的校本课程教师队伍。

自治区教育厅同时提供一定的专项经费,对各试点单位进行资助,还计划在招生政策、办学条件改善等方面提供支持,每年都要对各试点单位进行考核评价,对试点工作不力、不按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开展工作的试点单位,自治区教育厅将取消其试点单位的资格。

2012年1月,自治区教育厅召开国家及自治区基础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启动会议,宣布乌鲁木齐八一中学、乌鲁木齐市第十二中学等20所高中成为首批多样化改革试点学校。这些中学将通过改革现有普通高中课程结构、教学方式、管理模式和评价标准,实现培养目标和课程多样化发展的新局面,以遏制高中办学的同质化倾向。

新疆首批多样化改革试点学校名单:

新疆实验中学、乌鲁木齐八一中学(国际课程PGA实验,航空特色实验班)、乌鲁木齐市第一零一中学(珍珠班,心理健康教育,篮球、健美操等体育项目特色)、乌鲁木齐市第十二中学(外语特色学校,英语、俄语、德语等国际班)、新疆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班”实验班,初、高中“二、四学制”实验班)、新疆农业大学附属中学、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三中学(珍珠班实验,宏志班实验)、克州第一中学、温宿县第二中学(德育特色课程、艺体教育)、疏附县第二中学、昌吉市第四中学(艺术教育)、昌吉州回民中学(音体美特长班、民族团结教育,双语教学班)、伊宁市第八中学(法制教育)、库尔勒市第三中学(研究性学习)、石河子第十二中学、克拉玛依市实验中学(科技教育、艺体教育)、克拉玛依市第十三中学(研究性学习)、焉耆回族自治县第一中学(艺体教育)、阿勒泰地区第一高级中学(双语教育)、博乐市高级中学、华中师大附中博乐分校(科技创新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艺体教育)。

作为首批试点学校,有些学校显露了特色课程。例如,乌鲁木齐市第十二中学已经先行推广了全疆首个初中俄语特色班,八一中学也开设了京剧、哑语、编导等校本课程。

2014年2月,自治区教育厅又公布了第二批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改革试点学校。这些学校名单如下:

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科研创新)、乌鲁木齐市第九中学(美育贯穿各科教学)、乌鲁木齐市第十中学(创新教育课堂)、乌鲁木齐市第六十八中学(德美特色,诚信教育)、和静县高级中学(创新教育)、博湖县博湖中学(创办舞蹈、音乐、武术、乒乓球等10余个学生社团,形成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温州大学拜城县实验中学(国际班,校本课程多样化与教学模式多元化,民汉合校、温拜模式、封闭式管理的办学特色)。

在过去的六七年时间里,自治区虽然挂牌了一些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也按计划启动了高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但是,这些示范性高中学校并没有起到明显的示范和引领作用,高中学校的课程改革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普通高中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试教育问题仍然十分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