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国际化大都市,各项事业,包括高中教育的发展在全国都处于领先水平。截至2014年,北京市普通高中有291所[3]。10多年来,北京市政府在推动高中改革方面有不少举措。可以说,北京市的高中改革在《规划纲要》之前就已经启动了。在国家级试验区运行过程中,北京市又确定了45所高中作为国家级实验学校,同时,北京市还指定25所学校作为市级实验学校。
(一)课程改革样本校
2007年7月2日,北京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公布,[4]确定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时,给予一些学校实验探索的机会,为其他学校树立样板。作为当年课程改革方案文件的附件,《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样本校工作指导意见(试行)》同时公布,先后有65所中学被确定为课程改革实验样本校。这些学校成了北京市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实验的主体。
(二)自主排课实验项目
2008年4月,配合北京市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求,北京市教委给予首批10所高中学校自主排课权。2012年8月,又有13所高中获得自主排课权。至此,北京市共有23所高中参与了自主排课实验项目。自主排课的学校可以自行组织高中会考(学业水平测试),可以不完全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进度上课,学校自行安排教学进度。
首批10所获得自主排课权的学校名单如下:东城区北京市第二中学;西城区北京市第四中学、北师大附中、北师大二附中、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海淀区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人大附中、北京市盲人学校;通州区潞河中学、北京市中加学校。
第二批13所获得自主排课权的学校名单如下:东城区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北京市汇文中学、景山学校;西城区北京市第十四中学、北京市育才学校、北京市第八中学、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朝阳区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海淀区中央民大附中、首师大附中、清华大学附中;丰台区北京第十二中学;顺义区北京市牛栏山第一中学。
除此之外,北京的石景山区、大兴区、昌平区、平谷区、密云县、怀柔区、延庆县、门头沟区这8个区县至今没有学校获得自主排课的权利。
以上两批学校的认定是国家级试验区确定之前北京市的改革举措,国家级试验区启动之后北京市的改革项目又有了新的规划。
(三)特色学校建设项目
在国家体改办确定北京市为国家级“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试验区之际,2010年秋季,北京市启动了高中特色学校建设项目。而且,根据国家级试验区的需要,北京市将本市的高中特色学校建设项目与国家级试验区两个项目合并实施,通过申报、考核、答疑等程序,认定了北京市市级实验学校25所,国家级实验学校45所,共70所学校为北京市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建设项目学校(有些国家级实验学校实际也是市级实验学校)。
70所实验项目学校分别开展了一些改革试验,由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具体指导实施。项目进展过程有开题、授牌、经验交流、中期检查、建设成果验收等环节。项目实施中实际上没有国家级和市级的本质区别。总体上看,虽然各校对项目重视程度参差不齐,但是实验项目不同程度促进了相关学校的发展和进步。
2014年4月24日至25日,北京市教委基础教育二处和北京市教育科学学院基础教育研究所联合召开了“北京市高中特色实验成果推广大会”,会议对70所学校参与的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建设项目进行了阶段性总结,对下一步深化实验和推广成果进行了研讨。会议确定了按照市、区(县)、学校等层次,按照学校文化与育人模式、素养教育、课程与教学方式等类别,分层次、分类别推广实验成果,巩固实验成果,继续不断开展交流的思路。
(四)特色实验班项目
北京市重点高中办实验班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其实质是优中选优,为了更好地提升学校考入清华北大的升学率。
2010年9月,为了避免单纯只提高考入清华北大的升学率,培养专门的拔尖创新人才,北京市先后共确定了28所开设实验班的学校。第一批5所学校于2010年开始招生,第二批9所学校于2011年开始招生,第三批14所学校于2012年开始招生。这28所高中的实验班涉及的领域和学科方向不一致,各有所长。招生范围和数量也不统一,由市教委统一顶层设计实施。有的学校实验班面向全市招生,有的则面向若干区县招生。特色实验班实验周期规定为3年,截至目前,效果如何尚待考察,后续是否还要继续开展实验班项目,也有待政府决策。
2010年5所学校为:西城区北京市第四中学道元实验班,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理科实验班,朝阳区北京市第十七中学传媒特色实验班,海淀区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人文实验班,北京十一学校科学实验班。
2011年9所学校为:东城区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生命科学实验班,北京市第一四二中学中医药实验班,西城区北师大附中钱学森班,北京市第八中学科技综合素质实验班,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科技创新实验班,朝阳区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科学创新实验班,海淀区首师大附中创新教育实验班,丰台区北京丰台第二中学人文实验班,北京第十二中学钱学森航天实验班。另外,这一年还恢复了北师大二附中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试办的实验班,共计10所学校。
2012年14所学校为:东城区北京市第一零九中学小语种实验班,北京市东直门中学叶企孙实验班,西城区北京市第十三中学科技综合素质实验班,北京市第十五中学筑真人文实验班,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理科学科思想方法培养特色班,北师大二附中项目式学习实验班,朝阳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中外语特色课程实验班,北京市陈经纶中学经纶科技人才班,海淀区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飞行员早期培养实验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中航空科技教育实验班,北京理工大学附中理工实验班,丰台区北京第十二中学空军飞行员预备班(2012年不招生),石景山区北京市古城高级中学西班牙语实验班,房山区北师大燕化附中石化科技班。其中,丰台区北京第十二中学的实验班是该校的第二个实验班。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北京市第八中学就开始试办“少年班”,为天赋超常儿童创造特殊的教育成长环境,并且进展顺利,得到了很好的社会评价。
在新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改革实验背景下,人大附中也开始进行早期儿童培养实验。2011年1月,人大附中的早期教育实验班正式开学,成为北京市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一项主要内容。
根据北京市2015年高中招生计划,高中特色实验班从2014年年的33个减少到27个。相应的招生人数也由922名减少到867名。市政府强调,特色高中实验班的招生是普惠式的,按区县分配招生名额,会有不低于50%的招生比例向远郊区县倾斜,70%投放到一般初中校。要求各区县不得随意增加项目招生规模和变更项目招生方式。
(五)北京市第四中学“道元实验班”案例
2010年9月,北京市第四中学正式实施“道元培养计划”。“道元实验班”是“道元培养计划”的实施载体。
该计划旨在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潜质,依托学生的兴趣领域发展其个性化的认知方式和独特的思维视角,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广泛兴趣和敏感性,使他们关注自然与社会现象,为未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道元实验班”的课程设置特点明显:必修课课时减少,基本不安排习题课,以减少重复性训练时间;尽量减少考试次数,考试实行单独命题,增加了开放式考试;每周安排3课时“研究与交流”;每周安排3课时“自主与探究”;每周安排2课时艺术课;施行全员导师制以及双导师制(聘请校外导师);部分科目采取分层次教学;有些学科增加了科学研究方法方面的学习内容;学生定期组织“道元论坛”,并作为课程的组成部分。
从学生的发展状况来看,“道元实验班”的多数学生已经适应了这样的教学环境,所有学生的兴趣领域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而且学生在其兴趣领域中的发展水平已经明显超越了同龄人。
(六)普职融通实验项目
1.在普通高中框架内探索普职融通教育
在高中学校特色建设项目申报过程中,北京市共有3所学校提出在普职融通方面开展改革实验,即东城区北京市第一六五中学、北京市崇文门中学、朝阳区北京市第一一九中学。这3所学校都是普通高中,但是生源状况不适宜毕业后继续升学深造,接受高等教育。因此,学校考虑到对学生负责,向学生开展职业预备教育,使学生获得一技之长,获得了家长的认可。
2.试办综合高中班,延续会考替代优势
2014年1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出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在职业高中开展综合高中班试点的通知》(京教职成[2014]1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区县教委,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通与协调发展,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在职业高中开展综合高中班试点工作。该《通知》对综合高中班的性质界定是高中阶段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互相渗透融合,为学生提供升学为主、就业为辅的一种教育模式,培养既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又达到一定的专业技能标准的综合性人才。
《通知》要求,综合高中班试点选择在区县教委所属职业高中进行。原则上每区县可选择1所办学条件好、办学质量高的职业高中试办综合高中班。每个试点学校可选择1至2个社会需求好、专业优势明显、师资水平和办学条件较好、升学或就业途径顺畅的专业进行试点。区县教委如需举办综合高中班试点,需向市教委提交申请及试点方案,并经市教委审批。试点方案包括:必要性、可行性分析,试点学校情况、规模、课程方案、师资配备等。文件规定,综合高中班的学制为3年,班额30至40人。综合高中班试点按照职业教育专业招生,列入中考招生计划,纳入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管理。
综合高中班统筹开设普通高中课程和专业课程。普通高中课程按教育部高中课程方案执行。其中,通用技术课、综合实践活动应根据专业确定课程内容。学校可以根据专业需要设置3至4门专业课程。学生可以参加普通高中的会考及相关学业水平测试。在普通高中会考中,物理、化学、生物等部分科目经市教委批准,可用专业课程替代。替代课程考试由学校自行组织。
综合高中班新生入学后,试点学校应为其办理普通高中学籍,纳入中小学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参加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在学校组织下可参加全市普通高中会考,成绩合格者发给普通高中会考证书。综合高中班毕业生可报考高职院校或普通高校,也可由毕业学校择优推荐,双向选择,自主就业。允许综合高中班学生在第一学年末或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内,根据学业成绩和个人意愿,转入职高普通班继续学习。
综合高中班学生按照注册的学生身份执行北京市普通高中或中等职业学校现行收费及学生奖助学政策。中途转变学生身份的,下学期按照转变后的学生身份执行相关收费及奖助学政策。
2014年3月10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公布了职业高中开展综合高中班试点的学校和专业。详见下表。
表6-2 2014年北京市职高综合高中班改革试点项目列表
续表
以怀柔区职业学校[5]为例,该校经北京市教委批准举办综合高中试点班之后,2014年9月新学期开始,该校两个职业的综合高中班正式招生。综合高中班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分别由素描、速写、色彩3科学校考核科目替代物理、化学、生物3科北京市统一会考科目。综合高中班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分别由导游业务、旅游职业英语、旅游地理3科学校考核科目替代物理、化学、生物3科北京市统一会考科目。
学生参加综合班之后,参与北京市统一会考科目减少了,容易获得普高毕业证。由于学习科目减少,可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在其他高考科目上,考取大学本科机会明显增加,尤其是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的学生,考取艺术本科院校的概率加大。
3.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近年来,北京市有一批高中学校获得政府许可,开展了中外课程合作项目以及合作办学项目。据不完全统计,2010-2014年期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先后批复中外课程合作项目以及合作办学新项目或继续项目的学校有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北师大附中、北京市第二中学、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北京市第四中学、人大附中、北京市第十一学校、首师大附中、北京潞河国际教育学园、北师大二附中、北京大学附中、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北京市一零一中学、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北京市八一中学、北京市第八中学、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人大附中西山分校、人大附中朝阳分校以及北京市中加学校、北京市王府学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