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普通高中培养目标表述调查(1 / 1)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研究”课题组的老师们对全国536所示范性普通高中培养目标表述进行了调查,发现有200所学校提出了培养目标,其余336所学校还没有明确提出学校的培养目标。对没有提出培养目标的学校,我们视其校训、校风、学风、教风等为培养目标表述,分析这些普通高中学校培养目标的特征。

研究采用中文词频统计软件(ROST WordParser)对536所样本学校的培养目标进行词频分析,汇总出学校培养目标高频用词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6-1 全国536所普通高中学校培养目标表述词频统计表

续表

从对样本学校培养目标的分析来看,普通高中培养目标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道德品质方面,学生应该具备思想观念和品德素养。思想观念主要包括爱国、团结、明礼、集体意识、有理想、守法、律己等;品德素养包括诚实、守信、有礼貌、高尚、正直、感恩、负责任等。

知识学习方面,学生应该具备基本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在学习态度上,要求学生做到爱学、好学、乐学;在学习能力上,要求学生具备学会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并且还强调学生学习知识的扎实程度,以及对知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在身体方面,学生应该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卫生保健知识,掌握基本的健身技能,学会健体。

在心理方面,学生应该具备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个性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主要包括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勤奋、自信、勇敢、坚定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应主要包括坚毅、阳光、大气等。

在生活方面,学生应该具备正确的生活态度和掌握基本生活与劳动技能。生活态度方面,学生应该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具备尊重、合作、沟通、守信等基本社会行为规范;生活与劳动技能方面,学生应该具有较强的自理能力、善于动手实践。

在审美方面,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综上所述,普通高中学校培养目标主要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今后进入社会或步入高校殿堂打下一定的基础,而非直接培养某个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很多学校提到的是注重学生某些方面品质的培养,为造就专门人才奠定基础。如某中学培养目标描述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信念和强烈社会责任感,有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初步具有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创业思想、创造意识、风险意识;有扎实的基础和较强学习能力及课题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身心健康;有社会交往能力,有参与、合作与竞争意识。”另外一所中学的培养目标提到的是“培养品德优良、基础知识宽广而扎实,富于创新精神和个性特长、身心健康,具有优秀公民基本素质,具有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并兼有民族意识和国际意识的优秀高中毕业生,为造就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普通高中学校培养目标还是注重学生各方面身心素质的培养,如对受教育者品德、知识、身体、心理、审美等方面的培养,为学生继续接受高等教育或步入社会做准备,即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成为各方面人才打下基础。

各学校在校训表述形式方面,多为四字结构、六字结构、八字结构、十二字结构、十六字结构。四字结构有单字组成的(如勤、诚、勇、毅,亲、爱、精、诚等),也有“两词四字”结构的(如厚德、笃学,务本、求实),也有一个词单独组成的,如自强不息。六字结构的一般为“三词六字”(如有猷、有为、有守,爱国、进取、奉献),八字结构有“四词八字”结构(如立志、修身、成才、报国),也有“两词八字”结构(如静心养德、潜学砺志)。

很多校训取自儒家经典或是从历史古籍中挑选经典字眼进行组合,一定意义上固然显示着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价值观念。但也有些不顾学校办学传统及学校特色的校训、校风与培养目标,算是一种不切实际的自我标榜。

在已有明确的学校培养目标中,部分学校仍然囿于校训、校风的刻板式结构,如有的中学将培养目标定为“知责任、有胸怀、会感恩”,有的学校将培养目标定为“高尚品德、高强才智、高质身心”。笔者认为,学校培养目标是要求简练,但硬是将其设成“三字式”“四字式”等刻板化模式,则没有太大必要,甚至这种刻板化模式反而会成为对学校确立培养目标内容的一种约束。

从上表的词频统计中可见,普通高中学校校训的雷同问题较为严重。“勤奋”“求实”“创新”等一些词频繁出现。在全国536所普通高中培养目标的表述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为勤奋、勤勉、勤学、勤,求实、务实、扎实、实,创新、创造,厚德、崇德、明德、道德、德等。勤奋、求实、创新等词语的使用率甚至高达47%~58%。

学校培养目标内容雷同,除了表现在一些高频用词上的雷同之外,还表现在学校培养目标整体表述词语的雷同,有些学校培养目标表述相似程度极高。如,某几所中学的校训“严谨、朴实、勤奋、进取”,“严谨、勤奋、细致、务实”,“勤奋、求实、团结、进取”,“团结、严谨、勤奋、进取”就极为相同;而另几所中学提出的学校培养目标“学会做人、学会认知、学会办事、学会健身”,“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学会创造”,“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身、学会生活”也几乎一样。

在笔者看来,学校的培养目标,应是学校从本校实际情况与需要出发制定的,是独特的。但实际上,我们从学校培养目标描述的统计可以看出,缺乏个性,千校一面,失去了各学校本应有的独特风格。所以说,改革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