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9日,南京市教育局发布了《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星光计划”实施方案(试行)》,要求各区县和各学校要充分挖掘现有教育资源,精心制订本区域、本学校“星光计划”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学校科技文化建设,增强广大教师科技教育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参与学校科学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建设,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大力培养中小学生和职校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未来创新型人才培养打下宽厚坚实的基础。2009年7月3日,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星光计划”正式启动。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学院正式揭牌,为落实“星光计划”实施方案,经过评审,市教育局遴选出长江路小学等25所小学,南京市第一中学等30所中学[2],南京财经学校等10所职业学校共65所学校作为首批“星光基地”学校,每所学校给予2万元启动经费[3]。2010年1月,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学院组织专家评审,确定了55个项目为“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星光计划”第一期研究项目,其中学项目名单如下。
表5-1 南京市“星光计划”第一期研究项目中学名单
续表
为培育更多“星光基地”学校,2012年和2013年南京市教育局又分别确定了22所和27所中小学为“星光基地”学校。2014年,为深入推进中小学科技创新“星光计划”,加强“星光基地”的建设,打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成果显著、引领示范的“星光基地”品牌学校,深化全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内涵,南京市教育局决定从市中小学“星光基地”学校中以单个项目为主,创建20个“星光计划”特色示范项目。对于认定的中小学科技创新“星光计划”特色示范项目,市教育局每年给予项目补助经费20万元,视年度考核达到预期目标的情况适当增减,连续支持3年;区教育局需按1∶1配套经费支持,并负责保障其有关专项经费及配套经费到位,专款专用。经费使用情况将纳入年度项目考核中。同时,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学院成立中小学科技创新“星光计划”特色示范项目基地专家指导团队,为每一个特色示范项目聘请有关高校、研究所专家提供专业支持。
经学校申报、区教育局推荐、市教育局评审,2015年初,南京市教育局公布了首批20所中小学科技创新“星光计划”特色示范项目学校,包括9所小学、9所中学和2所职业学校。而且,同年6月,市教育局决定继续遴选10所中小学科技创新“星光计划”特色示范项目学校。首批9所高中学校名单和项目名称如下:
表5-2 南京市“星光计划”首批特色示范项目高中学校名单
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星光计划”的主要内容由三个板块构成,即“科技爱好者”板块、“明天科学家”板块、“创业能手”板块。“科技爱好者”板块侧重于培养更多学生的科技兴趣和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强调校本建设,强调课程的整合、拓展和延伸。“明天科学家”板块的主要内容是为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制订计划、设置课程,特别强调走进实验室、参加科研项目的研究,培养他们对科技的热爱和求真能力。“创业能手”板块围绕创意、创业、创优三个培养方向,依托南京市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以及日渐成熟的校企合作框架,突破现有的技能培养模式,为技能型拔尖人才的培养制订计划、设置课程,特别强调创业明星和岗位明星的培养特色。
“星光计划”的具体推进由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学院负责,通过“五个100工程”来实现,即邀请100名院士(专家)进课堂;100名创业之星进校园;建立100个“星光基地”;设立100个创新创业研究项目;组建100个专家指导团队。南京市在实施“星光计划”过程中重视两大对接,一是中小学校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教育资源实现对接,二是学校教育与南京各类社会实践基地实现对接,充分发挥南京科教资源优势。例如,“明天科学家”板块的基地学校侧重于培养拔尖和创新后备人才,在全市建立20所左右的奥林匹克学科竞赛及有关国际、国内大赛培训基地,并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10个左右青少年拔尖人才培养实验室。
重要的是,为全面推进“星光计划”的实施,市教育局设立“星光计划”专项资金,对中小学星光基地、科技创新与创业项目研究、优秀创新与创业竞赛及成果等提供资助与奖励。同时,积极争取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并逐年增加专项经费的投入。另外,在激励机制方面,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衔接机制。对确有创新意识、有创新专长的小学、初中学生经南京市中小学(职业学校)科技创新“星光计划”领导小组批准,可推荐直升到高一级相关“星光计划”基地学校就读。各普通高中学校可以试行相关学科课程必修模块的免修制,同时积极争取相关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对取得突出成绩的高中学生,由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向自主招生的普通高校或高职校进行推荐,打通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升学渠道,探索科技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新途径。
南京市设立的科技创新特色研究项目多达270多个,形成了“寒暑假科技周”“快乐星期六”“校园科技节”“五小”评比[4]等常态化的科普实践活动和平台;顾秉林院士、饶子和院士、韦钰院士等一大批科学家都曾亲自为该市中小学生的科技活动授课;基地注册科技创新教育指导教师近500名,全市每年注册参与星光计划活动的学生近3万人次。而且,南京市的科技教育资源基本都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同时,南京市将科技创新教育与学校课程改革相结合,鼓励中小学积极开发学校特色项目,在区域内推进科技活动课程化,迅速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一大批特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