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组织到底属于什么类型,通常取决于我们按照什么标准划分。如果从权力安排来说,我们可以将当前我国高校已经建立的学部分为实体型、虚体型及虚实结合型。属于实体型的高校有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浙江大学、大连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天津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这类高校的学部既有学术权力也有行政权力,在学部层面设有学术与行政权力组织。属于虚体型的有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等,它们在学部层面仅设有学术机构或学术咨询、评议机构。属于虚实结合型的有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
如果从学部的学术功能来分,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促进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型,以及壮大单一学科发展型。属于壮大单一学科发展型的主要有: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学部、心理学部、地理科学学部,西南大学的教育学部、心理学部,华东师范大学的教育学部、地球科学学部、经济与管理学部,东北师范大学的教育学部,深圳大学的医学部、师范学院(部)、体育部,北京语言大学的汉语国际教育学部、外国语学部、人文社会科学学部、体育教学部,沈阳师范大学的大学外语教学部、计算机与数学基础教学部,杭州师范大学的公共艺术教育部,中国传媒大学的新闻传播学部、艺术学部、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人文社科学部、广告与经管学部,而其他高校的学部则多属于促进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型。
如果从大学的学部设立情况来分,我们可以分为完全建立学部型和部分建立学部型。完全建立学部型的高校主要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河北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国防科技大学、重庆大学、海南大学等。部分建立学部型的高校有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山东大学等。
如果从建立学部的目的来分,我们可以将其分为:解决问题型,如北京大学医学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等;促进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型;政策驱动型,如青岛科技大学以“大钱”“大项目”“大平台”“大奖”和“大师”作为学部建立的目标,目的在于全面推进该校“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23];办学行为趋同型,如我国绝大多数师范院校教育学部的设立皆源于对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模仿,而其他一些大学医学部的设立也都有模仿北京大学医学部的痕迹。
总之,无论按照哪个标准对学部进行分类,都可以在我国高校中找到相应的类型。
目前,由于学部制在我国高等学校还没有普及,尚处在起步阶段,还存在着功能定位不明、组织结构不合理、运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因此,要准确地说出它的成效是困难的,也是不严谨的。但是,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学部制的完善,它肯定会对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科研水平提升、创新性国家建设起到推动与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