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43(1 / 1)

不学不足以成大器

【原文】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解析】

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谥他为‘文’呢?”孔子说:“他思想敏捷而且爱好学习,不把向地位卑下的人请教当作一种耻辱,所以给他一个‘文’的谥号。”

这个世界是个竞争的世界,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你要问别人:“竞争靠什么?”十个人有九个会告诉你:“靠实力。”邓小平同志的那句“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才是好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实力不是凭空而来的,也不会自己生长,它就像是一棵树、一盆花,需要你不断地给它浇水,给它施肥,不断地为它补充成长所需要的养分。这个过程,对于我们而言,就是学习。

古往今来,成功的人无不重视学习,也大都勤于学习、善于学习。

晋平公是春秋末期晋国的君主。他晚年的时候想学一些知识,可是总觉得自己已经老了。有一天,他向乐师师旷求教说:“我现在已经七十多岁了,很想学些知识,恐怕太晚了吧?”师旷回答:“晚了,为什么不点蜡烛呢?”晋平公没有听懂他的话,生气地说:“哪有为臣的这样戏弄君王的!”师旷说:“我怎么敢跟您开玩笑!我记得古人说过:少年时爱好学习,就像日出的光芒;壮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太阳升到天空时那样明亮;到老年还能爱好学习,就像点燃蜡烛发出的亮点。蜡烛的亮光虽然微弱,但同没有烛光在昏暗中愚昧地行动相比较,哪一个更好一些呢?”晋平公点了点头说:“你说得真好!我已经明白了。”

李嘉诚在香港十大财团的排行中位居榜首,是一位名扬四海的超级豪富,在香港经济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一位外商曾经问他:“李先生,您成功靠什么呢?”李嘉诚答道:“靠学习,不断地学习!”

我们不可能比晋平公还老,也不可能比李嘉诚实力还强,他们都如此热爱学习,我们为什么不趁年轻赶快抓紧时间学习呢?

古时候有位高人在给慕名前来求学的人第一次讲道理时,先拿了一满杯黑颜色的水,然后再往这杯子里倒清水。杯子里的水不断外溢,而杯中的水仍然有黑颜色混在其中。这时,高人对求学者说:“要想得到一杯清水,必须先倒掉脏水,洗净杯子,学习也是如此。”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上最大障碍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确实,有些时候,不是我们学不懂,而是我们脑袋里固有的东西在排斥那些新的知识。很多人看书,喜欢画重点,但实际上,画来画去画的都是早就懂的东西,不懂的东西不会觉得有道理,感觉它没有道理也绝对不会去画。其实,画重点没有错,就怕你反过来再看的时候还看这些画过的东西。这样看来看去,很难学到什么新东西,因为忽略了真正不懂的东西。学习要从放弃开始,这样说可能多少有一点玄乎的味道,但不是没有道理。

上古时代,黄帝带领了六位随从到贝茨山见大傀,在半途上迷路了,他们巧遇一位放牛的牧童。黄帝上前问道:“小童,贝茨山要往哪个方向去,你知道吗?”牧童说:“知道呀!”于是便指点他们路向。黄帝又问:“你知道大傀住哪里吗?”他说:“知道啊!”黄帝吃了一惊,便随口问道:“看你年纪小小,好像知道的事还不少啊!”接着又问道,“你知道如何治国平天下吗?”那牧童说:“知道,就像我放牧一样,只要把牛的劣性去除了,那一切就平定了呀!治天下不也是一样吗?”黄帝听后,非常佩服。

拿破仑·希尔在成功之前,曾利用20年的时间帮助“钢铁大王”卡耐基工作,这期间他一分钱的报酬也没有,但在帮助卡耐基的同时,也帮助了他自己,他本人在成功学研究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台湾成功大师陈安之在成功之前,也长期在美国帮助世界成功学大师安东尼工作,在帮助安东尼的同时,他也学到了成功学的真传,最后终于获得巨大成功。其实,不论是成功者还是失败的人,不论是比你强的人,还是比你差的人,每个人都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要成功,必须要学习成功者的经验,同时你也必须了解失败者做了哪些事情,让自己不要犯那些错误,只有这样,你才能更快地走向成功。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也必须要把握一定的原则,掌握一定的方法。否则乱学一通,不仅没有效果,学错了可能还有害。

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不但是一个现代人立足于社会的基础,也是一个人成为大器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