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的慈善活动让人们认识到,很难让多个利益相关方在解决社会问题方案上达成共识,问题的演变发展更是难以预测,需要运用系统思维,尝试多种方式(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协作共享、政策倡导等)才可能使问题系统有所改变。系统思维是将议题放到更广阔的社会范围,试图理解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最终的系统整体效果,从而寻找解决之道。系统思维的六个关键要素见表9-1。
表9-1 系统思维的六个关键要素(1)
系统思维六要素示例
持续学习理解系统演化的内在动力,而不仅仅是将系统视为局部之和。
系统作为一个生态,其内在各部分是相关联的,而不是离散碎片。一个部分的变化会导致其他部分的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分析需在全球层面结合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共同思考,包括洋流、气压、农业、石油化工、国际交易、市场激励、消费者压力、政策制定者、温室气体以及其他在系统中交互作用的部分
不认为进行一个操作就必然能产生相应特定结果。
每个部分都与其他部分相互影响,因果关系不一定是线性的。可能是双向的、循环的、不成比例的,难以预测减少石油产品可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从而放慢气候变化,但这不能形成一个简单的等式。这些变量所受的其他影响也没能确定。例如,减少食品产业中的反式脂肪会同时造成棕榈油替代物使用量增加、森林砍伐和产生更多温室气体
寻找系统中的模式,但了解模式可能随时间发生变化。
平衡是动态的,而非静止,会有异常,会有发展的拐点,会有新平衡产生前的混乱气候变化不再被视为会有稳定的循环周期或是可逆的,变化速率可能会意外地快,洋流永久改变,改变可能是不可逆的
长期学习、实验精神与调整适应。
为实现系统变化,从开始的假设与基础条件出发,实验不同方式,寻求更好的途径,并根据经验进行调整一些气候变化领域的资助者将关注点从停止气候变化,扩展为缓解气候变化的后果,关注受气候变化影响过度严重的人群等
乐于与多元化利益相关方协作。
多元化人群合作可以带来新的观点,对系统及其内部关系了解更全面,并可能协调跨时空的系列干预活动,促成预期之外的系统变化气候变化领域的工作者本身多是在专门领域或交叉领域工作。资助者可以将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带到一起,分享对系统变化的理解,实现区域合作,以及资源和解决方案的流动
对自身能力和定位以及群体中其他各方能力与类型有清晰认识。
从更广阔的背景中监测各方力量对系统显性和隐性的影响,愿意纳入系统中力量最弱的活动者一些资助者打破资助者与被资助方之间的藩篱,共同对系统变化的战略进行讨论和决策
系统思维需要思考的问题是:
1.人:存在什么社会网络?如何对社会网络进行影响?
2.变量:哪些干预活动、行为、力量在影响系统?如何对这些变量产生影响?
3.模式结构:系统中存在哪些行为模式、原型与结构?如何对其产生影响?
4.经验:能从系统中学习哪些经验知识?
对社会问题的系统认识程度,是由慈善家自身的思维模式与心态意愿所决定的。随着慈善家在理论结合实践方面的经验不断增长,其系统思维深度也在不断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