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起筹备
对于具有家族传承功能的基金会,在创立之前首要考虑的几个重大问题是创始捐赠的额度和资产类别,基金会共同坚守的信念、态度和行为模式(价值观),对未来社会理想图景的描述(愿景)以及基金会存在的价值、承担的责任义务(使命)等。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价值观、愿景、使命”,这些是完全个性化的、不可复制的,需要认真发掘整理而不是套用照搬。它们由创始人独特的经历决定,并在创始团队中达成共识,是创始人点燃继任者和组织成员、走向事业成功的基石。
1.创始捐赠
在做出成立基金会决定之前,创始捐赠人需要决定捐赠的资产份额。有的创始人会一次性捐赠大额基金创办基金会,之后不再追加拨款;有的会设定在非公募基金会的最低原始基金额度200万元,然后定期再捐赠一定资金到基金会(例如,一些家族企业规定年度利润的10%捐赠至基金会)。这些不同的选择一方面受到创始人可自由支配资产额度和税前抵扣政策的影响,另一方面取决于创始人对基金会的使用规划(如是否已有了明确的资助目标)。具体采用哪种方式需要与律师、财务顾问等进行综合筹划。
另外,国外的基金会可以接受多种形式的捐赠,除现金外,股票、股份、不动产、艺术品等都可以捐赠到基金会。在我国,根据《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基金会的原始基金必须为到账货币资金。以股权捐赠形式成立基金会的相关规定,则是在“中国股权第一捐”的曹德旺先生的推动下实现了突破。
曹德旺捐35亿元股票推动完善股权捐赠制度
福耀集团董事局主席曹德旺先生早已萌生捐股意愿。2007年8月,他向福建省领导表达了捐福耀股权成立慈善基金会的想法。但是股权捐赠面临各种制度障碍。2009年2月,曹先生正式在福建省证监局举行的福建辖区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表示希望捐出其家族所持有的部分福耀玻璃股权用于创建慈善基金会。4月正式向民政部递交了捐赠股票成立河仁慈善基金会的申请书。2009年10月,财政部出台《关于企业公益性捐赠股权有关财务问题的通知》,捐股限制被打破。
但是按《基金会管理条例》的规定,非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必须为到账货币资金而不是金融资产(股票),中国还没有通过股权捐赠成立非公募基金会的先例和相关法规流程。因此“河仁慈善基金会”面临注册、纳税和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等诸多体制障碍。为此,民政部主管副部长带领国务院法制办、国务院侨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证监会等单位组成联合调研组,专程向曹德旺了解捐赠意愿以及所面临的困难,探讨了以金融资产(股票)形式成立基金会的创新之处及解决路径。2009年财政部发布《关于企业公益性捐赠股权有关财务问题的通知》,规定经过合理程序审议的股权可以用于公益性捐赠。直到2010年6月7日,曹德旺先生最终决定出资2000万元,先在国家民政部登记注册成立了河仁慈善基金会,然后在2011年5月的成立仪式上正式宣布向“河仁慈善基金会”捐赠了个人持有的3亿股福耀玻璃股票,时值35.49亿元人民币,至此,他才完成了捐股计划,也正式开启了捐赠股权创办个人基金会的先河。
这一事件影响深远,不因其捐赠额再刷新高,而是这笔捐赠产生了7亿多元税负,将“不捐赠不纳税,巨额捐赠反而被课以巨额税款”的悖论抛向了制度设计者:按照当年法律,这笔股权捐赠视同销售,因而产生了7亿多元企业所得税。这一结果让有意捐赠的慈善家望而却步,也推动了股权捐赠税收制度的继续完善。2016年,《慈善法》通过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关于公益股权捐赠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这一文件的核心意义是,股权转让的价格核算从公允价改为成本价,这样企业捐赠人在捐赠环节就不用承担税负了。(24)
2.价值观
作为一名捐赠者,捐赠多少、捐赠给谁、如何捐赠,这在本质上是一种由价值观驱动的系列决策。让明晰的价值观贯穿个人与家族慈善事业整个过程,才能做出理念与实践一致的战略决策。家族价值观的提炼是创建家族基金会的重要前提,也是一个不断探索与自我发现的旅程。
中国传统文化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在中国,传承数代的家风家训是与家族价值观同根同源的,同时带有深深的家国情怀。有名望的家族创始人往往都会给后世子孙留下家书、遗言,其中很多历千百年而不衰,例如诸葛亮的《诫子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颜氏家训》、五代十国的《钱氏家训》、明末清初的《朱子治家格言》、清朝的《曾国藩家训》等。
家族的价值观很多时候是潜移默化地发挥着影响力,它塑造了一个家族的精神和品格。但是除了明确的世代传承的家风家训,大多时候我们很难用语言说清它具体是什么,这就需要认真思考并挖掘整理。美国家族慈善中心提供了以下建议,帮助厘清与建立价值观:(25)
(1)时间和耐心。价值观并不是我们日常讨论的话题,需要设计特定的场合(例如基金会筹备会议、家族务虚会)进行专门讨论。
(2)引导者。选择一个有威信的引导者(家庭长者或外部专家)来启发大家进行价值观的探讨,并形成一份共同信守的价值原则。
(3)讲述故事。启发多代成员讲述祖辈对于金钱和人生的态度以及对自己成长的触动,从不同的角度找出家族共性的特质。
(4)避免冲突。在建立有关价值观的对话时,家族成员会有不同甚至相左的观点,需要引导者避开潜在的矛盾,把话题聚焦在建立共识的讨论上。
(5)档案记载。如果有可能,用文字、声音、视频、家族纪录片等多种手段详细记录下这一过程,保存在理事会或者家族的历史文件中。
建立价值观这一过程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发弥足珍贵,有的家族甚至会对外公布这些资料以增加透明度和影响力。
中国具代表性家族基金会的价值观描述(摘录)
(按照成立时间排序)
内蒙古老牛慈善基金会价值观:渡人渡己,心怀感恩;树人树木,责任天下。
华民慈善基金会:坚持以人为本的主客体观、坚持以科技为基础的时空变化观、坚持以协同发展为目标的物质精神相互转化观,构建诚信、创新、规范、高效的慈善基金会。
广东省和的慈善基金会:上善若水,顺道直行。
北京三一公益基金会:
EFFECTIVE:我们相信专业精神使公益机构卓有成效;
EASY:我们相信充分赋能使公益的事简单易行;
ENJOYABLE:我们相信公益事业使参与的人乐在其中。
健坤慈善基金会: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福建省林文镜慈善基金会:根基在人,以爱担当。
3.愿景
愿景是你对未来理想图景的描述,是家族慈善事业取得成功时所达到的理想境界。对于安德鲁·卡内基,它是“增进和传播知识,并促进美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相互了解”;对于约翰·D.洛克菲勒,它是“提高全人类的福祉”。愿景为你指出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勾勒成功的画像。
愿景应该是一个宏大的梦想,但并不是空洞的倡导,而是在家族成员共识的基础上形成,并与家族价值观协同一致。愿景的形成可以遵循以下三个步骤:
(1)把你的愿景描述出来。面对的现实是什么?理想的境界是什么?
(2)向参与慈善事业的家族成员和创始团队阐述你的愿景。
(3)综合创始团队的意见共识,形成基金会的愿景。
单纯写在章程里和挂在网站上的愿景是无法动员组织成员的,只有将愿景清晰地传达给基金会的全体成员,才能制定出达成愿景的使命宣言以及更为具体的战略和工作计划,才能将具有同样理想的人才和团队聚拢起来,指引他们向着共同的理想世界迈进。
中国具代表性家族基金会的愿景(摘录)
(按照成立时间排序)
内蒙古老牛慈善基金会:为人类的健康生活和平等发展做出贡献。
广东省和的慈善基金会:民胞物与,天人和谐。
健坤慈善基金会:让每一个家,拥抱幸福、充满爱!
华民慈善基金会:全世界的慈善人联合起来,共同为21世纪慈善和共享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而努力奋斗。
北京三一公益基金会:以科学公益理念引领重要社会议题的公益创新和实践,成为支持中国公益发展的独特力量;比肩世界一流基金会,助力中国公益发挥国际影响力。
4.使命
当确定了慈善事业的愿景,下一步是确立基金会对应承担的责任义务是什么:通过什么行动,为哪个群体、哪个领域解决什么问题,带来什么改变。拟定一份高质量的基金会使命宣言,是一切实际工作开展的依据:
(1)为慈善资产的受托人提供指引。受托人、管理者可以依据使命宣言制定长期的发展战略,按照既定的方向推进工作;
(2)聚焦捐赠的核心领域。以使命为驱动力,集中各方资源在特定的领域发挥影响;
(3)为组织管理提供框架。保证组织的治理模式、人事架构与使命相一致;
(4)确定慈善资产的投资组合。确定使命一致型投资策略,投资给具有相同社会使命的企业可以放大慈善的效应。
国外较早创立的慈善基金会往往会使用“造福人类”这样非常宽泛的使命描述。随着慈善的专业化,新近设立的基金会往往用更准确的、更详细的描述。有的使命宣言会在慈善事业的起始阶段拟定,有的慈善创始人在事业的开端还不能清晰描述使命,会在广泛地参与慈善活动中逐步摸索和聚焦自己的慈善使命。
价值观往往有着长久的生命力,世代传承下去,但使命宣言的价值在于不断进化,通常每三到五年会随着形势变化做出调整,由慈善事业的创始人和理事会决定。有的使命宣言非常详尽,有的简短有力。但是一份深思熟虑的使命宣言通常包括如下共性的元素:(26)
(1)家族的历史:创富的历史、家族的脉络、兴趣领域、公益慈善传统等,在国外多代传承的家族基金会最为多见;
(2)关注的领域:致力于在哪些领域、哪些地域创造变革;
(3)主要的目标和期待的成果。
美国具代表性家族基金会的使命宣言(摘录)
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确保未成年人茁壮成长;增强妇女和儿童改善生活的能力;帮助贫困人群遏制传染性疾病;激励人们行动起来改变世界。
西蒙斯家族基金会(Simons Foundation):推动数学和基础科学研究的前沿。
梁氏家族基金会(The Long Family Foundation):用真心和资源来支持中美之间的项目、计划和合作。
索布拉托家族基金会(Sobrato Family Foundation):提升索布拉托家族成员共同的慈善追求,为当地(硅谷)创造高质量的教育机会、就业途径和基础公共事业。
中国具代表性家族基金会的使命宣言(摘录)
内蒙古老牛慈善基金会:教育立民族之本,环境立生存之本,公益立社会之本。
广东省和的慈善基金会:倡导、实践符合现代文明价值规范的公益之道。
健坤慈善基金会:以“弘扬优良家风,让中华好家风引领社会风气”为己任,倡导通过陪伴和聆听,促进家庭和睦、亲人相爱、向上向善,为下一代健康成长、老年人老有所养、共同创造美好幸福家庭、凝聚社会和谐奉献绵薄之力。
华民慈善基金会:提升弱势群体,弘扬资本精神;关注人类发展,促进共享文明。
北京三一公益基金会:推动科学公益,助力公益实现价值,创造世界真实改变。
具体到项目如何选择、如何规划我们会在第九章进行详细介绍。
5.基金会命名
家族基金会一个明显区别于其他基金会的特征,就是通常会选取一个与家族相关联的名称。对于家族来说,这个名称可以承载很多意义。对一些人来说,这是一个可识别的品牌,为整个家族和更广泛的社区建立联系和传递力量;对另一些人来说,它象征着家族的传承,或许还象征着一种义务,这种义务将延续到下一代。不管怎样,一个家族如何使用自己的姓氏名称会引起关于隐私、透明度和影响力的问题。
国外的家族基金会大部分会以家族姓氏或者夫妻双方的名字命名,如洛克菲勒基金会、大卫与露西·帕卡德基金会、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西蒙斯基金会等等;中国大陆带有家族性质的基金会除以创始人姓名命名之外,还有其他一些不同的命名方式:
(1)以创始人姓名命名。如内蒙古老牛慈善基金会,以牛根生先生家族名称命名;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以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先生名字命名;浙江马云公益基金会,以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先生名字命名;宁夏燕宝慈善基金会,选取宁夏宝丰集团创始人党彦宝和夫人边海燕的名字组合。
(2)以上一代名字命名。如河仁慈善基金会,由曹德旺先生发起,名称是纪念其父亲曹河仁(虽然曹德旺先生已经申明基金会不作为家族基金会运营,但是在成立之初带有明显的家族特征);黄奕聪慈善基金会,由金光集团创始人黄奕聪先生之孙黄杰胜先生与孙媳虞蘅女士发起成立。
(3)以下一代名字命名。如昆山昱庭公益基金会,由中国的“厕所先生”、社会企业家钱军先生创办,“昱庭”来自儿子的名字,希望基金会成为传承给下一代的事业;上海亲和宇宙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由中国养老产业社会企业家、“亲和源”创始人奚志勇先生创办,“亲和”来自企业的品牌,“宇宙”来自两个孙子的名字。
(4)以寓意作为名称。如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先生创办的广东省和的慈善基金会。基金会原名何享健慈善基金会,践行何享健家族“低调、务实、感恩、回馈社会”的价值观,贯彻“少说,多做,悄悄干”的原则和主张。但何老先生并不希望基金会成为个人品牌的载体。于是在2017年,基金会正式更名为“广东省和的慈善基金会”,用“和”字集中阐释何氏家族慈善体系的理念和愿景。
家族慈善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个性特色的领域,不管是否使用家族名称符号都无可厚非。选取家族特征明显的名称,将家族的姓氏名称与一项造福社会的公益慈善事业联系在一起,本身就是一种公开的社会承诺和责任的践行宣言;选取低调不张扬、理念为先的名称则带有中国人对传统智慧的继承,以及美美与共的大同理想。这些美好的名称和传承的精神为舶来的家族基金会赋予了新的特点,在中国落地生根、和谐共荣。